对于严舆的来意,不用问,周瑜就能猜他个八玖不离十。严伯虎忌于孙策的好名声,不能发兵攻打枫桥县,因此,严伯虎肯定就只能认可孙策的县令身份。但严伯虎却不愿意孙策驻扎在枫桥县。这当然是因为枫桥县离吴郡太近了的缘故。派严舆来,估计严伯虎会多划几个县给孙策,但是却需要孙策离远一点。
对于这样的事情,周瑜认为,如果自己就是孙策,那么是应该接受的。周瑜看孙策的态度,也十分的热情,估计其也会接受。如此,周瑜的心情也不错。
不料,酒过三巡,奇峰突起。孙策问道:“令兄之意究竟如何?”严舆答道:“吾兄欲与将军平分江东矣。”周瑜一听,这样的答案与自己的猜想有了出入。
首先是“平分”二字。按理说,孙策现在仅有一县,吴郡的严伯虎为了让孙策离自己远一点,多半会给稍远地区的两个或三个县,绝对不超过四个县。吴郡总共有二十几个县,说平分是不现实的。孙策还没有那样的分量。但严舆说来,竟然就是平分。
其次是“江东”二字。平分的,并不是吴郡,而是江东。江东在什么地方?三国魏蜀吴,吴国在江东,大概就是那一片,但却不清楚具体的位置。还有,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又一次提到江东。江东到底在哪里?
要弄清楚江东到底在哪里,是很困难的。我们知道江西在哪里。赣江以西就是江西吗?那么赣江以东是不是江东呢?又有一种说法,说是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长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这也是比较模糊的。我估计,江东,大根式就是以芜湖为中心的长江上下游的南岸地区,即现在的皖南、苏南、浙江北部以及今江西赣东北的地方。
平分江东,也就是说,严伯虎并不想仅仅拥有吴郡。而是想约孙策,共取江东。成功之后,双方平分其地。
……
周瑜完全彻底地读懂了严舆所传达的严伯虎的全部意思。周瑜再一次在心中设想,如果自己就是孙策,那么,严伯虎这样的条件无疑是极为有利的。肯定是应该答应的。但是,孙策却并没有答应。孙策听了严舆的话语之后。拍案而起,怒道:“鼠辈安敢与吾相等!来人哪,给我斩了这厮。”周瑜忙道:“将军息怒,严太守此议大有利于将军。”
孙策不理周瑜,只道:“来人,来人,快给我斩了这厮。”周瑜拦住孙策,对韩当道:“义公,你护送严将军离去。兄弟,你息怒,千万要息怒啊。严太守之议。真的于兄长有利的呀。”
孙策先并没有使劲挣扎,仿佛有些意动。这让周瑜放松了警惕。然后,孙军突然发力,掀开了周瑜,拔出佩剑,飞剑掷向严舆。此时的严舆,正被韩当护着往外走。佩剑自韩当肋下穿过,x入了严舆的背心。严舆倒地,眼见是不能活了。
周瑜见已经无可挽回,就没有再劝,而是站到了一旁。韩当也一样的让开了。孙策上前,割了严舆的首级,命令士兵,送给与严舆同来的从人。
从人接了严舆的首级之后,大惊失色,慌乱走回吴郡。严伯虎闻报,痛心疾首,发誓定报此仇。
……
严伯虎没有立即举兵,而是为严舆大办丧事,广泛宣扬,严舆是让枫桥的孙策给杀了的。当然,其宣扬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吴郡。但吴郡与枫桥县相邻,孙策自然也是知道的了。
周瑜精通音律,“曲有误,周郎顾”说的就是这事。经过孙策杀严舆这件事情之后,周瑜找到孙策,说是听闻南来的客商说,皖城那边,有人能琴,想要告假前往。孙策说眼下事忙,走不开。让周瑜过段时间再去。周瑜答应了。但是过了几天,周瑜就失踪了。留下一封信,说自己到皖城去了。
周瑜此行,并没有特别的目的。周瑜的目的,其实就是离开孙策。找寻弹琴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