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打仗的好手,不畏生死、骁勇善战,且处处以沈怀毅为尊,听从任何调遣,每次冲锋陷阵都打头阵,所以沈怀毅对他们的动作一时也没有察觉。等到最后他发现这些蛮夷之人只是利用他的财富谋略为自己开疆阔土之时,郎氏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郎氏的游牧部族战斗力极强,而关内的穆逍仁因为连年战事,无暇休养生息,致使国库空虚,黎民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甚至影响到军队的士气,所以越来越难以支持,一败再败。就这样,郎氏带着手下一直攻到了乾江。”
我看过天启的地图,对一些主要的名称有些印象,听到这里,遂惊讶道;“那岂不是被占了如今的半壁江山?”
“正是如此。”子轩目光悠远,似乎也沉浸在那烽火连天、生死存亡般的岁月的回忆中,“沈怀毅虽然一心复国,可却不是是非不分之人。在民族大义和个人得失上,他断然选择的前者。”他的语气中,带着些敬佩,却又搀杂着无尽的遗憾,“具体的细节,今人已经无从知晓,只知道沈怀毅联络了穆逍仁,在危机关头,两人抛弃前嫌,通力合作,开始对郎氏一族前后夹击,要将他们赶出中原。可郎氏并不那么好对付,他们本身够强,又得了宝藏相助,再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居然还能以很少的代价逃了出去,占据了北方的大片土地,与沈、穆二人对峙起来。”
“后来郎氏就立国称帝了?”我问。
“对,很快他就开国称帝了。而沈怀毅和穆逍仁却因为多年内战,国家早已不堪重负,能维持住现在的局面已经很不容易,虽然两人都对北方疆域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那后来沈怀毅怎么会成为穆逍仁的臣下?他能咽得下这口气?穆逍仁能容他?”想了想,我继续提出自己的疑问。
子轩的目光中流露出些许无奈:“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协商的,但最后沈怀毅的确是做了穆逍仁的开国功臣。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你想想看,穆逍仁能够服众登基,必然有他过人的本事。他与沈怀毅都是前朝乱世时的起义首领出身,可能身份本就在伯仲之间。当时天下无主,穆逍仁先一步夺得帝位,成了正统,沈怀毅就失了先机。又经过这么一场外族入侵的大战,沈怀毅更是没有实力再做图谋。他骨子里又将天下大义放在首位,皇位自然是再难得到了。”
“穆逍仁刚刚建国,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最忌讳内耗误国。而且他若对沈怀毅以礼相待,更能体现自己的容人之量,不但能让跟随他的人更加团结,还能给那些犹豫不定、等待观望的游兵散将一个态度:只要真有本事,即使是沈怀毅,我都能重用,又何况他人。”子轩说话的停顿之时,我就将自己想到的说了出来。子轩有些意外地看着我,似乎没想到我能想通其中的关节,我耸耸肩:“根据你说的情况,就不难推测穆逍仁当时的想法。不过这穆逍仁能懂得如此策人之术、帝王之道,怪不得他能当上皇帝。”
“时也、运也、命也。穆逍仁能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子轩并没有正面回应我的评价,只淡淡地说了这么一句。我能猜到他在想什么:穆逍仁不过走运了些而已,说到能力、本事,个人节操,沈怀毅要比他高得多。
但是,我一向认为,一个人能从无到有,成就帝业,绝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沈怀毅的失败,必然有他失策的地方。另外,从子轩讲的这些事情来看,他的领导肯定也有问题。否则穆逍仁怎么能那么轻易的在他不在的时候,就能找出同盟,共同造反呢?难道那么多的手下都是墙头草,随风倒吗?我不信。
不过,我也不想和子轩争辩什么,毕竟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重要的是,那宝藏怎么会和我有关。
“现在你明白,这个传说不是虚言了吧?”子轩拍拍我的手道,“郎氏的立国,这宝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