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商业竞争跃上了新的技术平台。反映到组织建构方面,即要求企业在组织结构和调控方式上更加灵活,更加多样化。管理者进一步下放权力已成为大势所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适应“快鱼吃慢鱼”的生存环境。权力下放后,反过来对组织的凝聚力、控制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什么现代管理学特别关注组织建设,如《基业长青》一书所说,高明的管理者越来越重视“造钟”,道理就在这里。
商战中的上述情况,似乎很像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各路枭雄野心勃勃,都想争霸天下,相互间挖墙脚,争地盘,打打杀杀,攻城略地。他们时而结盟,称兄道弟,时而火并,刀兵相见,明争暗夺,纵横捭阖,没有原则,没有情义,也丝毫不讲信誉,唯一真实的就是各自的利益。整个社会像是弱肉强食的丛林,大大小小的野兽到处横行。
有历史学家提出,这一乱象起源于曾国藩办团练。因为在此之前,所有的军队都属于国家,吃的是皇粮,将领由朝廷委派,听命于中央,即“兵为国有”。而曾国藩通过办团练组建起来的湘军,却是自行招募,自筹粮饷,自主管理,将士只听命于曾氏集团,即“兵为将有”。受湘军影响,后来的带兵者都学会了抓军权,打个人旗号,培植个人势力,由此演变为大大小小的军阀。这一说法有些道理。不过再往前看,每逢乱世,中央政权的权威下降时,军事将领都会打出自己的旗号,包括“岳家军”、“戚家军”等,并由此生发种种变乱。为有效控制军队,防止出现“兵为将有”现象,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想尽了办法,包括向各路军队派出监军。所谓监军,说白了就是监控军队的最高统帅。虽然这一做法明显不符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常理,但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可见,组织发展壮大后的分权与控制是管理学始终面对的难题。不分权不行,分权后控制不住更不行。究竟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和领导体制,才能在二者之间取一平衡,这是组织问题的要害。
曾几何时,在同一社会土壤上,出现了一支完全新型的军队。在建军宗旨的指引下,它异常团结,异常巩固,从未出现过严重的叛逃现象,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打不垮,拖不烂,最终战胜了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用说,大家都清楚,它就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军阀混战的局面下,毛泽东是怎样成功地解决了令所有实力派大伤脑筋的组织巩固问题?研究毛泽东的经验可以给企业管理者哪些有益的启示?
笔者认为,毛泽东的诀窍除前面讲的加强思想建设,用宗旨凝聚军心外,再就是独具特色的组织建设。从组织建设的角度看,毛泽东没有使用现代管理学关于直线型、职能型、矩阵型、网络型的思考模式,而是从上到下,设置了两套管理系统:一套是行政指挥系统,这方面与其他组织没有明显区别;另一套是党的工作系统,即从中央军委到大军区、军、师、团以上单位各级党委,再到营一级的基层党委、连队党支部,最后到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形象地说,毛泽东领导下的军队实行的是一种复式管理结构,即在正式组织机构上附加了一层信仰组织。这是毛泽东组织理论最大的特点,是以往管理理论未曾注意并加以研究的地方。毛泽东管理军队的秘密,就在这两套系统及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上。具体说,就是通过坚持一项根本原则,落实三项制度,发挥三个作用,来解决组织设置中活力与控制这一基本矛盾。
。 想看书来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1)
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枪指挥党。”并重申了“个人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