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虽多,却不敢像明星赶场子那样乱接,或者成为什么“学术超女”之类电视红人,所亮相的基本是自己有把握、本专业或与专业接近的专栏、活动,就算这样,也会事先做认真、细致的准备,以免出丑出到电视上。
至于那些不怎么相干的娱乐、综艺、八卦类电视节目,几乎看不到文化名流的身影,一来隔行如隔山,他们不敢,二来也不会有人真的去请他们:这些栏目同样是收拾指标挂帅,法国观众可是非常挑剔的,他们宁可在《滑稽大拼盘》里看两个情侣出洋相,也不会浪费时间在某个诗人、作家点评歌手大赛的口水上。
………【“安居”未必“乐业”】………
——中资企业承接非洲“安居工程”项目的风险
相信在目前中国火热的股票热潮中,很少有人不记得“杭萧钢构”这个曾让许多人兴奋不已、又最终让许多人血本无归的名字。而这只曾连拉10个涨停版、又表演过惊心动魄的超级大跳水的股票上蹿下跳的背后,是一个“纸面”高达344亿元的“超级合同”:为非洲国家安哥拉“安居家园”建设工程(5年内在10个城市兴建10万套经济住房,首批在30个月内完工)总承包商、中国国际基金公司提供所需钢建材,在长达几个月的信息“变戏法”中,无数投资者和舆论的目光都集中在诸如中基和安哥拉政府关系如何、杭萧钢构是否隐瞒实情、甚至海尔和中信等大公司是否卷入甚至“救场”,以及安哥拉方面能否用钻石、石油支付等问题上,却始终没有谁站在更高的高度去想一想,“安居工程”究竟是怎样的一类工程?在非洲承接这类工程究竟会碰到那些结构性风险?这些风险是偶然的,还是规律性的?
“安居工程”遍非洲
其实在非洲,“安居工程”或准确地称为“低造价住房项目”,几乎遍地开花,在绝大多数较安定的国家都存在。这一项目最初起源于法国,称为HLM,系政府住房部以专项资金按统一标准建造、并以“以租代售”的方式提供给需要住宅、却又无力购买商品房的家庭。由于许多非洲国家深受前宗主国法国影响,加上联合国人居署等机构的提倡、扶植,这种“安居工程”在非洲遍地开花,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达到很大规模。
安居工程的业主方及投资方,基本上为各国住房部或类似机构,资金由政府专款划拨,有些较贫困国家的项目则可能有联合国人居署、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提供贷款或资金担保。由于国情的差异,在非洲国家,这一等级的住房并非供贫民居住,而一般为中等收入的小业主、职员、国家机关普通干部等所青睐,如在阿尔及利亚,申请这类住宅的人只需缴纳15%房款便可入住,20年内付清余款即可成为房主,否则也可以租赁形式继续居住。这种住房一般占政府建房计划的四分之一左右,通常为14-16层的钢混结构高层。
由于这类房屋建材消耗大、技术和安全要求高,非洲各国普遍采用政府招标的形式,招揽国际建筑承包商承建。由于项目规模通常很大(一次动辄数万甚至10多万套),往往分拆成若干小标,并通过各种渠道吸引投标者。
因种种原因(后面会详述),欧美建筑企业很少投标这类项目,即使投标也很难中标,在非洲各国承接这类项目的,传统上多为埃及、南非、土耳其、黎巴嫩、古巴、韩国、印尼等国的大型企业,但近年来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参与其中,如阿尔及利亚2001年1、2期5。5万套住房项目,中方合计承接2。7万套;坦桑尼亚达累斯撒拉姆廉租房项目,全部由中方扬州市某建筑企业承建;利比亚住房部“安居工程”项目,中国“中水电”承接12000套,宁波“世纪华风控股”承接5000套。
可见,非洲“安居工程”和中国之间,已有了割舍不开的联系:众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