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部分 (3 / 4)

大同小异,形势很不乐观。

上午操课时间,指导员文兴钊把新兵们集中到中队学习室,专门进行吃饭教育:“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是,在我们岗嘎,吃饭就是革命,革命就必须吃饭!要当一名好兵,首先得有一副好胃口。只有吃饱了饭,才能保持体力充沛;只有体力充沛,才能战胜高原缺氧,才能搞好军事训练,才能完成执勤任务。”

文兴钊伸手一指学习室右侧墙壁:“你们看到那个吃饭比赛专栏了吧?中队全体官兵,每周都要参加一次这个比赛,成绩评定标准为:一碗及格,两碗良好,三碗优秀。”

新兵们好奇地扭头一看,果然,在中队每名官兵姓名后边空格内,分别插着若干面或红或绿或黑的小旗。新兵们纷纷议论开了:

“新鲜哈,从没听说过有吃饭比赛的。”

“俗话说:酒醉英雄汉,饭胀傻瓜蛋。现在看来,在岗嘎这地方,能吃饭的也是英雄嘛。”

“吃不下去怎么办?那岂不是每次比赛都要落在尾巴上?”

文兴钊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的确,这个吃饭比赛,估计是我们高海拔部队的专利。为什么要搞这个比赛呢?目的就是激励大家克服困难,战胜自己,尽量把饭吃饱。对我们岗嘎县中队官兵来说,不仅训练出战斗力,吃饭也出战斗力!”

关于吃饭问题的专题教育结束后,新兵们在饭堂的表现明显好转。经历了一次次地大吐特吐和一次次地强塞硬咽,六名新兵终于全部达到一碗及格的标准,尼玛次仁、赵红军和罗一川甚至顺利实现了每餐两碗饭的目标,多次受到中队长龙刚和指导员文兴钊的表扬。 。 想看书来

第三章4 罗一川当逃兵

十天后,基本适应岗嘎气候环境的六名新兵全部分到了班上。

罗一川和赵红军分到一班,仍在李大军班长麾下。殷兆宁和尼玛次仁在孙玉龙班长的二班。陈志贵去了赵凯班长的三班。曾鹏飞格外不幸,竟被分到了炊事班,这让曾鹏飞相当沮丧,总觉得命运对他特不公平,用他自己的话说:“日他怪,肯定是我们家祖坟没埋巴适!人家都是战斗员,就我他妈的混成了伙头军!”

其实,战斗员也好,伙头军也好,这段日子都对岗嘎的了解提升了几个层次:岗嘎与若干个国家接壤,是祖国边防的重要屏障;岗嘎全县面积上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一万,县城区区四百余人,完全可冠之以“袖珍”雅号;岗嘎全县以牧业为主,兼以少量农业,等等等等。

拥有四百余人的岗嘎县城,在罗一川眼里确实与老家的小乡镇没什么区别,当然,若论繁华程度,又比老家的小乡镇差得远了。罗一川第一次请假上街邮寄家信和购买牙膏肥皂之类生活用品时,只花了不到二十分钟时间,就把整个县城,包括旮旯角落都走了个遍。这让罗一川很悲哀:三年啊,如果不出意外,当兵三年都只能在这里呆下去了!回中队后,想家的念头空前绝后地占据了罗一川的脑海。老家的山比岗嘎的山秀丽,老家的水比岗嘎的水大气,就连老家久雨不晴的泥泞小路,也比岗嘎这条堆满牛羊粪便的“通城大道”养眼得多!

让罗一川深感不爽的不仅是岗嘎与家乡环境的差异,还有别的很多事情,都在考验着罗一川的毅力和吃苦精神:来中队这么久了,一日三餐全是雷打不动的压缩干菜,吃得满嘴麻木,了无味道;由于岗嘎海拔太高,每个科目的军事训练都把人累得半死;每天狂风大作,吹得铁皮房顶咣当作响,躺在床上永远无法安然入眠……诸如此类的问题,把罗一川折腾得够呛。罗一川越是思乡就越是觉得在岗嘎呆着太难受,越是觉得呆在岗嘎难受就越是思念家乡。

这么熬了一段时间,一个可怕的想法在罗一川脑海里诞生了:不当兵了,离开这鬼方,偷跑回家,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