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715年—770年),南阳棘阳人,是唐代着名的边塞诗人。他与高适并称“高岑”。其人生经历与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特点:
1. 人生经历:
出身官宦世家但家道中落:岑参出自三代相门之家,曾祖父岑文本、伯祖父岑长倩、堂伯父岑羲都曾担任过宰相,但堂伯父岑羲死后,家族没落。他的父亲岑植早亡,岑参因此“早岁孤贫”,经历了一段艰苦的生活。
仕途坎坷:岑参自幼读书,为求仕进不断努力。天宝三载(公元744年),30岁的他中进士,被授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的官职,但此后“十年皆小官”。他曾两次出塞,第一次出塞在安西节度使幕,第二次出塞在北庭都护封常清幕府。安史之乱后,他在官阶上有所升迁,但最高也只做到了郎官。后来被外调入蜀,任嘉州刺史,因与上司不和等原因被罢官,最后客死他乡。
2. 诗歌创作特点:
题材丰富:
边塞生活:其边塞诗描写了边塞艰苦的战斗生活、边防将士的英雄气概等,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这些诗歌格调高昂,气势雄壮,让人读之仿佛身临其境。
思乡情怀:像《逢入京使》“东望长安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以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都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风土人情:他还描写了边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边区各民族间融合的关系,如《赵将军歌》《胡歌》《轮台即事》等,展现了独特的地域风情。
艺术风格独特:
想象丰富:诗歌构思奇特,色彩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比如他对飞沙、走石、冰天、雪地、热海、火山以及严寒酷暑、狂风暴雪等奇异风光的描写,生动且夸张,创造出雄伟壮阔、光怪陆离的艺术世界。
语言清新奇妙:语言深入浅出,富有乐府民歌的特色,易于理解和传唱。
形式多样:长于七言歌行,且在韵律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形式丰富多样,节奏、音韵讲究。
岑参的诗歌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适(?—765 年),字达夫,一字仲武,郡望渤海蓨县,行次三十五,故称“高三十五”,唐朝着名边塞诗人。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早年落魄:高适出生时家境已逐渐衰败,他二十岁时前往长安求仕无果,后游历梁宋等地,并定居宋州,曾一度以耕钓为生,甚至到了乞讨的地步。
入仕曲折: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曾落第。后来受到张九龄之弟张九皋赏识,被推举为封丘尉,但因官职卑微、难以实现济世之志,于公元 752 年辞官。
中年机遇:天宝十二年(753 年),经节度判官田良丘推荐,高适入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受到哥舒翰的赏识,担任左骁卫兵曹、充任节度使府掌书记。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先后辅佐哥舒翰守潼关,向唐玄宗献策等,逐渐受到朝廷重视。
晚年显达:安史之乱期间,高适先后出任淮南、剑南节度使等职。后来还陆续担任过彭、蜀二州刺史、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等,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765 年)正月,高适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2. 文学成就:
诗歌题材广泛:
边塞诗:高适三次出塞,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边塞诗,成为盛唐边塞诗的领军人物。其边塞诗既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塞下曲》;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