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贪图汇集在临清的南北货物,我只需先其一步到达,在临清放一把火,将这些货物烧得一干二净,必会让建奴无功而返。”
“建奴劳师动众,而只得一座空城,建奴这不是无功而返,而是什么?”
“有理……”卢象升细细思忖了一下,觉得李俊业的方案不错,但他还有一些顾虑“只不过这建奴已前行了一日一夜,我们又如何能赶到他们的前面到达临清。”
“部堂勿忧。”李俊业继续说道:
“多尔衮乃是大军,大军行军本就不易,且其军中还携带了大量入塞以来劫掠的人畜和物资,多尔衮只能走大路,而大路却只有一条,那就是先向东行抵达德州,则望南折方才才能到达临清。”
“他之所以放弃支援岳讬也要东行,正好可以印证了他的行军速度其实并不快,他是要急于摆脱了关宁军的纠缠罢了。”
“我带路少数轻骑,轻人快马,走小路必然能够赶上。”
放在现在来看,巨鹿到临清直线距离只不过两百里而已,可是这是建立在现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的前提下。
在明末这个时代,可没有如此完善的交通网络,陆路上全靠少数的驿道连接全国各地。
经过了李俊业的一番话,卢象升心中已经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
建奴之所以难对付,因其以骑兵为主,他不仅骑射无双,建奴下马步战战斗力也非常厉害。
骑兵有着极高的机动性,所以往往在战场上建奴一支很小的部队,就能牵制明军大量的军队来对付他。
关宁军虽然号称大明第一强军,但是他的机动性依旧和建奴有一定的差距。
那么建奴之所以放弃重创他的这个机会也要东行,那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因为入塞以来掳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严重的拖累了他的行军速度。
有了这些劫掠所得的拖累,在关宁军的面前,建奴反而没有了机动优势,所以这就是多尔衮莫名其妙的东行原因。
一旦他趁着这个黄金时间点东行,和关宁军拉开一段的距离,那么关宁将会很难赶上他,对他在战场的牵制一无所有。
想到这里卢象升只觉得自己后背发凉,这个建奴的睿亲王虽只有二十多岁,但他展现出来的谋略,却是相当的老辣。
明末这段风云历史中,其实几个风云人物的年龄都不大,多尔衮、崇祯、吴三桂年龄都大抵相当,崇祯亡国的时候只有三十三岁,吴三桂带领清兵入关的时候也才三十二岁,多尔衮的年纪与他相仿。
现在只是崇祯十一年,他们还都只有二十多岁而已。
“此计可行,可我现在没有人马派遣给你。”
卢象升双手一摊,焦虑的说道。
:()叫你来平定天下,你却征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