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部分 (2 / 4)

就可以賺到別人一年賺到的錢。

2000年我離開了法國,舉家遷往澳大利亞。透過網際網路,我在全球許多國家組織了證券培訓課程及研討會。

所有這些是要告訴你們,財富不只屬於富人,而窮人不會永遠貧窮。我也曾一無所有,也曾懷疑自己,被別人欺騙賣掉第一間公司,第二間公司又經歷倒閉,人生陷入谷底,但是我最後成功了。

這二十年的經歷教會了我很多:

——如果我在第一個困難面前倒下了,我將永遠不會有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我不斷從失敗中總結,不斷進行自我反省。

——即使我是透過經營公司積累了財富,但我知道這並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容易的方式。對於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股票和房地產同樣是一個不錯的致富方法。

——學校的知識對我的財富積累沒有任何幫助,我們在學校學到的只是一些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和錢沒有關係,但是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卻是必不可少的。我並不是在批評學校毫無用處,只是你們得到別的地方尋找致富的方法和知識。

從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我們都有可能成為富人,唯一要記住的就是:要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

這些就是我要在這本書《人人都能成為有錢人》和《女人都能成為有錢人》裡和你們分享的。

再見。(可以登入塞邦互動中文部落格下載更多塞邦理財表格以及致富影片)

塞邦:如何致富而不成為吝嗇鬼!

如何致富而不成為吝嗇鬼!

《人人都能成為有錢人》的讀者們都已經知道了理財的方法,每個人的性格和花錢的方式也能體現出他的理財習慣。請你們舉個例子,可以是自己的或者別人的,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最容易把口袋裡的錢花光。

一個經典的錯誤行為就是,我們常常把節省的錢和花費的力氣作比較,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的惰性”常常導致無謂的浪費。

例如:你打算買一盞燈,A商店賣100€。而你又發現在距離A商店500米遠的B商店也賣同樣的燈,而且要便宜30%,只賣70€。你會怎麼做?

再比如,你正在一家汽車經銷商那裡買車,車的價格是15099€,你知道500米以外的另外一家經銷商也賣這款車,價格是15069€,便宜了。你會為了節省這而去第二家買嗎?

這個測試真實地反應了,大多數人是根據商品的價格來衡量節約的標準。因此,對於一個價值100塊錢的燈,大家很可能為了省30塊錢而跑到另外一家買,而汽車的價格是燈的151倍,他們卻懶得為了省30塊錢而換地方。

這個結論同樣印證了,如今我們手裡的錢已經有了很多種表現形式。可以是塑膠的,如信用卡,或者是一小張紙,如你簽發的支票。然而你會把3張10€的錢都放在第一個垃圾桶裡嗎(你會把錢都花在同一個地方嗎)?

從以上列舉的兩個例子中可以看出,所節省的錢(30€)和花費的力氣(買燈或者汽車)的價值其實是相同的。不同之處在於,在第一個例子中你的購買能力提高了,而第二個例子中,你把錢放進了賣家的口袋(例子摘自美國《Why smart people make big money mistakes》一書)。

最後一個例子:如果你先去了價格比較便宜的汽車經銷商那裡,然後又去了價格更高的那家,假設這次是朋友陪你一起去的,他也是根據商品的價格來衡量節約的標準的人(但並不是他自己的錢),但如果你為了省30塊錢再跑回第一家,你朋友會覺得你是個吝嗇的傢伙!

這個故事的道理很簡單:“一分錢也是錢”,錢還是放在自己的口袋裡比給別人好。除非你是真的很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