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确实是占了上风,才会这般振振有词地说着大义凛然的话语。
他站在那里,身姿挺拔,仿佛是正义的化身,全然不顾刚刚那场激战的凶险与残酷。
在那场激战中,刀剑相交之声震耳欲聋,鲜血飞溅,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信念和门派而战。
若他刚刚败于张无忌之手,那场面定会截然不同。
那时,他或许只能躺在地上,身负重伤,再也没有力气说出这些话。
而前来攻打黑木崖的各派,怕是只能灰溜溜地离开,哪里还有闲心听他在这里高谈阔论。
那时,能站在道德高地说这种场面话的就该是张无忌了。
张无忌心怀天下,本就不希望江湖陷入无谓的厮杀,若得胜,他定会以宽容之心化解仇恨,而非像汪瑾轩这般,赢了才来标榜自己的正义。
在这残酷的江湖纷争中,展现出的正是那无奈的“谁赢,谁有理”。
胜者仿佛被光环笼罩,其所言所行都像是正义的宣告。
无论是谁,在胜利之后,都可以站出来,以正义之名指责对方的过错,而失败者却只能默默承受。
汪瑾轩此时的侃侃而谈,在旁人眼中是正义之语,可若局势反转,话语的主导权易主,那一切评判标准似乎也随之改变。
这种以胜负来定对错的江湖逻辑,让真正的是非善恶在刀剑碰撞间变得模糊不清,实在可悲可叹。
江湖本应是一个有正义、有公理的地方,而不是被武力和胜负所左右的混乱之地。
张无忌心中明白,明教参与此次大战,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顾全明教自身脸面。
毕竟自己的法王被人砍了,还要攻打名义上自己的附庸教派,不得不发声而已。
在江湖这个大舞台上,声誉和威望如同命脉。
一旦明教在此次大战中退缩,那么之前所建立起来的威望将会荡然无存,江湖中的其他门派便会趁机对明教进行打压。
如今,汪瑾轩递出了一个台阶,这对明教而言,无疑是个摆脱困境的好机会。
与整个明教面临灭教之灾相比,一个法王的死虽然令人痛心,但似乎也没那么不可接受了。
权衡利弊之后,张无忌当机立断,直接点头同意了汪瑾轩的提议,希望能借此平息这场大战,为明教寻得一线生机。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虽然这个决定很艰难,但他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