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历史军事>我在三国和诸葛做邻居> 第333章 科举开始张公头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3章 科举开始张公头疼 (1 / 2)

在扬州大小官员的高度紧张中,科举终于开始了。

考场前后的墙上,用显眼的墨水,写着大字:沉重冷静,认真答卷……

从后世而来的陈辰,对于原本的科举考试的方式也有了解。

科举不过是一个统称而已。

但是细分之下,体系较为成熟的科举的过程分为四试,也可以看成是四关。

第一关,便是童试。

童试一共包括三场:县试、府试、院试。

县试为童试考试中的第一场,由县官主持通过才能取得府试资格。

府试在管辖本县的府内进行,由知府主持。

府试通过后就可参加院试。

通过县试和府试之后,会获得一个身份—童生,有了童生的身份之后就可以参加院试。

院试也叫章试,童生在县或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中者称生员,俗称秀才或相公。

拥有了秀才的身份之后,便可以说和最底层百姓的身份有区别了,小一点的地方,百姓们都会叫秀才老爷了。

第二关为解试。

解试又称乡贡、乡试,因为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解试在各省省城举行,秀才均可参加,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

解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考中的举人获得选官的资格,凡考中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一旦中举,便彻底摆脱了最底层百姓的身份。

这也是范进为什么能够高兴地晕过去的原因。

这第三关,就是会试。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因大多在二、三月份举行,故又叫春闱,举办部门为礼部,所以又叫礼闱。

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

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

会试的主考官称总裁,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

最后一关,便是殿试。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级别,由武则天创立,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

考中者为进士,进士分为三甲。

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若是有人能够一直以第一名的身份一路过去,则称连中三元。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

(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

一共1300年的时间里,连中三元的人,一共只有二十一个。

只可惜,这些人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太过浓墨重彩的印记。

毕竟以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来看,初期可能还好,但是到了明太祖,采用八股取士之后,能不能考上,全看会不会背书了。

对于科举的选才的功能,是极大的削弱。

另外,会考试,和能够灵活运用,也是两个层面的概念。

除开考试的范围和题目的局限性之外,还有后期科举近乎受刑的考试时间。这些都是

知道科举的弊端的陈辰,自然是要想尽办法,避免这些事情的。

况且,本次开科,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选一批能够治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