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没人知道,一开始的时候,安卉并不想把事情做得那么绝,所以,她故意将那些事情禀告给老太太。她想着这入冬了,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府里正是用人的时候,老太太又是一贯慈祥模样,最多也
就是打打板子、罚罚月钱什么的,而她也能落个清闲。没想到老太太直接把人交给她处置,声称自己什么都不管,要安卉自己拿主意便是。
对此,安卉有些生气,她知道这老太太明摆着就是在利用她,这贾府下人的嚣张,老太太多半也是知道的,心里也未必不恨,只是碍于自己“慈爱”的名声,不肯处置他们,这才把安卉推出来当枪使。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寻了她这个短处,将管家的权利收了回去。
这点,秋雨也看了出来,暗地里也劝了安卉几次,行事不可太过凌厉。只是,安卉实在不在意那些虚名,所以也不愿与老太太周旋,横竖,她又不是未出嫁的女儿家,要那个善名儿也没什么意义,当家主母本就该有些威严的,索性便随了她的心意。不过是些没眼色的下人,难不成还要她去讨好不成?若是有点脑子,她也愿意拉拢,毕竟,下人也是很有些用处的,但是,没脑子的就算了吧!
倒是贾赦因此几次三番用纠结、心疼、内疚的目光看着安卉,对她欲言又止,随后又满怀怜惜的将她拥入怀中,让安卉很有些摸不着头脑。直到贾赦用雷霆手段处置了他身边一个对安卉颇有些微言的丫鬟之后,安卉终于想明白了,他贾赦也看出自己母亲的“好计谋”了,只是他爱莫能助,所以只能愈加的对安卉好,为她撑腰。
而二太太王氏,对大房虽然不满,却也没有与安卉为难,她把所有的心里都放在了他的儿子身上,每日每日的亲自看着儿子念书,指望着儿子开春后能做个进士老爷。每每儿子有所懈怠,便以其姑父林如海的事迹来激励儿子。
对此,且不说安卉,贾赦也是嗤之以鼻。
他们这样的人家,科举不是唯一晋身的途径,他的作用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能有,自然是极好的,就如同当年的林如海一般。人林家可是钟鸣鼎食之家,数代列侯,就算林如海当年不参加科举,以林家的人脉与根基,林如海也一样能成为今天的巡盐御史。若没有,也无碍,该入仕,照样入仕不误。
混迹官场,最重要的是够圆滑,能和朝里上上下下的同仁们打好关系,再进一步就是揣摩上意。这一点,人林如海是个中翘楚,贾赦也只能在心中暗暗敬佩,却做不到如他那般。若非如此,别说林如海一个探花了,即便是状元,也最多不过是在翰林院里修修书罢了,哪能又如今的风光。
君不见,秋季放榜之后,那些个举人老爷们哪个不是迅速的赶到京城里积极地拜同年,四处求有学之士赏识?哪还有闭门苦读的?十年苦读,该会的早该会了,不会的,这么短的时间了,读也
无用了。
贾珠,才华是有的,也很孝顺,但是也仅限于此了。这样的孩子,若是庶子,或者是嫡次子,倒也是个能给家里挣颜面的好孩子。可惜,偏偏是个需要撑门户的嫡长子,那也就只能是“失败”二字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贾赦虽然严厉,却对儿子贾琏,却并不似贾政般在意功课问题,只要大面上过得去,他也不过于苛求。那次,若不是贾琏实在太不像话了,他也不至于动手。当然,不能否认的是,知道贾珠小小年纪便中了举,他心里多少是有点艳羡的。至于说迁怒,不能说完全没有,却也不多。
随着时间的流逝,安卉也总算是见识了大户人家过年有多麻烦了。
且不说别的,就只是收年例这一项就差点把安卉给累趴下了,虽然她这些是二太太主理,她协助。看着各个庄子上递上来的米面肉菜单子,安卉除了奢侈实在想不出别的了。
在现代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