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部分 (1 / 4)

三十一 漠南

“塔中四”小小绿洲周围的大漠,该是几千年几万年都从来不曾见过人的足迹,他们无疑是向大自然的这块处女地挑战的前卫。瞧见这些有一人多高的大轮胎构成的沙漠车,象坦克,又象推土机,在沙丘上急速前行,腾起了漫天风沙,就会感觉到现代人类面对沙漠的威猛和力量。

在塔克拉玛干南部,从东到西弯弯曲曲横着的是古丝路的南线。若羌古称石城镇,且末古称播仙镇,和田古称于阗镇,叶城古称碛南州,一字排开,雄踞在风沙漫无边际的南丝路上。

有名的伊循城、提英木城、尼雅、丹丹乌勒克遗址等远古城镇,是由于千百年来狂风吹动流沙,逐渐堵塞了道路,埋没了房屋,迫使从们放弃这里的城镇的。更主要的是因为连绵的战事,毁坏了农田灌溉设施,没有了渠水,所有植物都不能生长,极度的干旱迫使人们离开了家园,逃往他乡。再则是气候的变化,雪线升高,水源减少,河水断流,一些沙漠又重新吞没了绿洲。

公元前77年,楼兰国为躲避匈奴的威胁,将都城迁到了循城并改国名为鄯善。到了东汉时,它已经成为西域的一个强盛的小国。到了唐代后期,这里被吐蕃所侵占。

伊循城的遗址,在今天的若羌县东北的米兰一带。在唐代时,这一带为石城镇管辖,出了阳关,沿丝绸之路南线西行约六百多公里即可到达。

尼雅古城,是汉晋时期的精绝国都故址,位于今天 的民丰县正北约一百二十多公里处的大漠深处。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7公里,三面环绕着高大的金字塔型沙山,在南部地势低洼处,散居过七个群落。有以土筑佛塔为中心的两百多处建筑遗址、佛寺、墓地和干枯了的农田、水塘、树林遗迹。出土过大量的木器、铜铁器、陶器、石器和玻璃、皮革、毛棉织品、丝织品,还有东汉的五铢钱币,大批书写着法卢文、于阗文和汉文的木简木牍,以及干尸、随葬品、等重要文物。

尼雅遗址的发现是在一百年前,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首次来到这里,收集了大量的古代文书和珍贵文物,一举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之后,美国人亨廷顿、日本人橘瑞超都先后来到这里,当年的绿洲王国成了今天的沙漠废墟,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悬念和谜团。世纪之交,中日学者经过八年九进尼雅故地调查挖掘,终于出版了尼雅遗址的学术报告书,丝绸之路上的精绝国的风采重现于世,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尼雅河,曾经 给精绝国人带来文明,这文明随之被风沙摧毁,国民远走高飞。它的兴衰之谜,无疑成了构筑现代文明的先辙之鉴。

由石城镇西行约三百多公里,就可以抵达唐时的播仙镇,即今天的且末县。唐玄宗天宝年间的播仙镇一战,吐蕃惨败,捷报飞向长安。雨湿旌旗,鼓角齐鸣,空鞍的马匹四散,月光照耀着营帐,是怎么样一幅悲壮的场景呢?

再向西行约六百公里是于阗镇,它是唐朝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河水,养育了这一块美丽的绿洲。这里不仅盛产瓜果、牛羊和粮食,它的美玉更是闻名古今。

早在隋代,就有无名诗人写过一首《于阗*》的诗:“山川虽异所,草木尚同春。亦如溱洧地,自有*人。”溱水和洧水,在今天的河南密县境内,春秋时代属于郑国。《诗经·郑风》“溱洧”篇说,三月初三,郑国的青年男女在溱洧两条河边游春,并且采摘芍药花赠送对方。这时虽处于边地,习俗同内地没有区别,一样草木滋长,百花争艳。

《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昆冈玉就是于阗玉。玉有绀、黄、碧、玄、白数色,为“白玉之精”。传说周穆王巡游昆仑,曾经“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

唐贞观六年,于阗国“遣使献玉带,太宗优诏答之”。明代出版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