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母而作,有“生儿真悔作公卿”句,感慨宦海风波。
徐灿曾以七律体写了《秋日漫兴》八首及《秋感八首》,显然为步武杜甫《秋兴八首》之作,也似是与吴梅村《赠辽左故人八首》的唱和之作。第四首有“龙归凤去须臾事,紫禁沉沉漏未残”,哀悼崇祯自缢;第五首有“金莲香动佳人步,《玉树》花生狎客笺”,讽刺弘光帝及一批朝臣的荒淫腐朽,故以“石头城下寒江水,呜咽东流自岁年”为结语;第六、第七首则回忆早年苏杭生活;可见,这组诗是其自叙传。
陈廷焯在《词则》中评其《永遇乐?舟中感旧》词时惊叹“不谓妇人有此杰笔”,又赞其《满江红?将至京寄素庵》词云:“有笔力,有感慨,偏出自妇人手,奇矣。”可见,南宋以来,徐灿实为惟一可与李清照抗衡的女词人,出塞后,徐灿竟“不以一字落人间矣”,真如妙玉之决绝也,是领悟到了“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红楼梦》里二美月下联诗,而妙玉忽然到来结尾,可就不是徐灿写照?
(3)一部《红楼梦》诉尽明亡清兴事
南京师大邓红梅教授认为徐灿亡年在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之后,北京师大赵雪沛博士认为按李振裕笔记癸酉为公元1693年,即康熙三十一年,当时徐灿仍健在,大致可以推测徐灿约卒于公元1698年之后,真是冰心一样的跨世纪长寿才女也。
《清史稿》卷五百零八《陈之遴妻徐传》称:“之遴得罪,再遣戍,徐从出塞。之遴死戍所,诸子亦皆殁。”然据《宗谱》卷八载,第三子奋永是随徐灿一同还江南的。
再来看《红楼梦》里香菱《吟月》原诗:“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对照着上文品读,就能体会到其实这首诗说的是永历不能复国,而更是汉人离散写照,徐灿的四个带“永”的儿子,也恰合“永团圆”。
扶榇归里之后,徐灿晚年卜居新仓小桐溪上之南楼,如吴骞《过南楼感旧》诗前小序云:“……日惟长斋绣佛,初不问户外事,人称阁老厅。”
蕉园诗社最早成立的时间应在清顺治年间,因徐灿、顾玉蕊、柴静仪、朱柔则、钱凤纶五人合刊诗集,故称“蕉园五子”。后来林以宁等再度兴起,使蕉园诗社从顺治到康熙历时40余年。好似林黛玉重建探春的海棠社为桃花社,其实,这不过是偶合,“复社”才是《红楼梦》二社真含义,因为海棠暗喻崇祯,而桃花暗喻大明忠烈。
一部《红楼梦》,主题背景是公元1644年至公元1662年的明亡清兴20年间大事件,虽有冒襄洪昇等后来人增补,而《红楼梦》主题与主要意向是没有变更的,也无法变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4。脂砚斋传奇:薛素素(1)
2008年7月的《新世纪周刊》发了署名阿零的有关脂砚斋所藏之砚的文章,其实内容转载天涯网煮酒论史里网友江南砚台“明朝的苏州点滴”一文部分文字,说的是该砚盒侧面刻有“万历癸酉姑苏吴万有造”字样,右上篆“红颜素心”四字。盒盖内刻一女子肖像,凭栏立帏,眺望窗外,笔极纤雅,据说为明代女画家仇珠所画。砚下边刻隶书小字“脂砚斋所珍之砚其永保”,砚背刻有一首行草写就的五言诗,有上款和下署:“调研浮清影,咀毫玉露滋。芳心在一点,余润拂兰芝。素卿脂研,王穉登题。”
文中又说,清末脂砚斋获得此砚,无比珍视,并自号“脂砚斋”。1953年10月,重庆大学教授、金石家黄笑芸在重庆一旧货摊上,再次发现了脂砚,买下此砚由好友戴吉亮带至北京请吉林省博物馆馆长张伯驹先生鉴定。1963年春节,张伯驹携此砚去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