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武俠修真>太平道傳奇> 第二十回 禪心皈命禮 歌舞啟道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回 禪心皈命禮 歌舞啟道場 (2 / 3)

草授之,感而有娠。漢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晚,生於呉之天目山,年及冠,身長九尺二寸,龐眉廣顙,目有三角,美髭髥,垂手過膝,龍踞虎步,望之儼然。七歲讀老子《道德經》二篇,即了其義。又曾為太學生,通曉天文、地理、五經、諸子、讖緯圖書,從學者千餘人。天目山南三十里、西北八十里皆有講誦之堂,臨安神仙觀、餘杭通仙觀即其地也。後自浙逾淮,涉河洛、入蜀山,得煉形合炁之書,辟穀少寐。永平二年以直言極諫科中之,拜江州令,因素好黃老之道,見世風日下,棄官歸隱於洛陽北邙山,修煉三年,有白虎銜符至座偶。建初五年章帝徵召不起。永元初,和帝徵為太傅,冀縣侯,三詘不就。為尋修道寶地,而遠離塵境,獨攜弟子王長遊淮至鄱陽,沂信江至雲錦山,修煉九天神丹,一年有紅光照室;二年有五雲覆鼎,夜不假燭,彷佛有青龍白虎各一長繞丹鼎;三年丹成龍虎見。有神人自稱趙公明騎黑虎詣前曰∶“願永護丹爐。”後訪西仙源得制命五嶽檄召萬靈及《神虎秘文》於壁魯洞龍,復往嵩山石室得《三皇內文》、《皇帝九鼎丹書》及《太清丹經》。聞巴蜀溯氣為災,遂往治之。初居陽平山,感太上授以經籙之法。次登西城山,築壇墠以降五帝。再到葛璝、秦中、昌利、隸上、湧泉、真多、北平、稠粳、渠亭諸山修九真之法,得出入水火之秘及養神輕身之術,乃還鶴鳴山。漢安元年上元節,感太上授《正一盟威》之道及《太上三五都功》諸品經籙,或雲《三天政法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又著《老子想爾注》,創立道教。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領,不喜施刑罰,以廉恥治民,符水治病。教民修心、懺悔、祈禱及取鹽之法,以善道教化。內與神明盟約,外行盟威之法,百姓皆奉之為師。這檄文經“玉如意”之口讀來,語如琨玉鳴,聲如鶯燕歌,裊繞法場,緲飄山川,檄文誦罷,法場內眾弟子及山民無不落淚舉悲。

孟華仙師開聖口拜真神,宏聲誦讀《威靈咒》曰:

“九天之上,謂之大羅,玉京金闕,雲層太霄。中有天帝,仁慈惠和,至道無敵,降伏眾魔。天寶靈符,玉律金科,神仙億萬,幢幡眾多。聞者罪滅,永出愛河臣等皈命,與道合真”。一是炮鳴樂響,燃香燭,焚冥錢,場內一派嫋嫋紫氣,山間外外昏昏雲煙。

接著是請神、祭壇、接駕、發關以及各項科儀等全套法事。這也不必細述。

第二天,孟華因一路勞累,加之昨晚又不曾休息,便感體力不支,將道場事宜交張角主持。張角身為“太平道”教主,為顯示本教的武功、法力和威儀,把道法演譯得更是淋漓致盡,威儀重重。

午時三刻,啟動道場,趕來觀看道場的秦川、蜀地民眾不下萬人,真是人擠林海內,影動鶴嗚山。

“大賢良師”張角作法,他首先把鎮教之寶“五雲劍法”舞動。這劍法是張角根據五行、八卦和雲際變幻獨創而成,除了兩個兄弟和大弟子馬元義外,無人見過此等神奇無比,變化莫測的“五雲劍法”。只見他腳踏罡步,足循八卦,如龍旋大海,風捲黃雲。忽見他盤旋中將足往太極圈中一蹬,人如仙鶴飛天而起,一道劍氣直衝雲霄。接著人緩緩旋轉而下,這是第一招名“白雲出岫”。這一招將避、守、攻三式融於一體,避兇別險,防衛護身,攻其不備,眾人無不稱奇。張角腳剛點地,又見將劍連環抖出,無數朵劍花灑向四方,一片紫光如布,看不到舞劍之人,分不清劍從何來。這是第二招名曰:“烏雲密佈”,這一招攻守兼備,以攻代守,無懈可擊。眾人贊妙。第三招“雲斷巫山”接踵而至;於劍走游龍之中,突然一道劍光橫掃千軍,奇速無比,無堅不摧,任憑你金剛不壞之身,劍氣所至,不死即傷。眾人驚心無比,紛紛叫絕!第四招更是精妙絕論,只見“大賢良師”張角腳踏八卦,步罡九宮,一劍化二象,二象生八卦;氣鎏長虹,劍展霞飛,這一招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