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历史军事>历史追光者> 第117章 靖难之役与朱权的别样人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章 靖难之役与朱权的别样人生 (2 / 4)

受当地军民拥护。

靖难之役后,朱棣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继续削藩、设立东厂等。同时,他多次亲征蒙古,拓展疆土;

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对外交流,开创永乐盛世。然而,这场战争也给百姓带来沉重灾难,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出现“淮以北鞠为茂草”的景象。

从朱元璋传位建文帝,到建文帝削藩引发靖难之役,再到朱棣夺位,这四年,反映了明朝初期政治制度的缺陷、权谋及社会的动荡。明朝逐渐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朱棣即位后,设立了内阁与东厂。

先说这内阁,起初它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却也分身乏术,国事繁重,于是有了内阁的雏形。那时候的内阁大臣,不过是些低品阶的官员,在文渊阁中战战兢兢地为皇帝出谋划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的权力逐渐膨胀。仁宗朱高炽时,内阁成员开始兼任六部尚书,地位陡然上升。

宣宗时期,内阁更是成为了皇帝与六部之间的重要桥梁,草拟意见,处理政务,权力渐重。

到了后期,内阁首辅成为了群臣之首,能左右朝政。张居正的出现,更是将内阁的权势推向了巅峰。

张居正,自幼聪慧过人,怀揣着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步入仕途。他历经官场的风雨,看尽了权谋的争斗。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坚定的决心,一步步登上了内阁首辅的高位。

张居正掌权后,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严格考核官员,使得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他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他的治理下,明朝似乎迎来了新的生机。

张居正的改革强势手段引起了众多官员的不满,他的独断专行也让一些人对他心怀怨恨。但他不为所动,坚信自己的改革能够拯救这个日渐衰落的王朝。

大臣们为了争夺内阁首辅的位置,拉帮结派,互相倾轧,内阁的权力完全依赖于皇帝的信任,一旦失去皇帝的支持,内阁首辅便可能瞬间失势。

再说东厂,这是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特务机构。永乐十八年,朱棣设立东厂,本意是为了加强皇权,监视群臣。

东厂的厂公通常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他们手握生杀大权。厂中的贩子遍布京城的每一个角落,监视着官员百姓的一举一动。一旦被东厂盯上,那便是厄运的开始。

东厂的手段极其残忍,屈打成招、诬陷忠良的事情屡见不鲜。他们为了邀功,不惜制造冤案,使得无数无辜之人遭受牵连。

东厂的罪恶远远大于其所谓的“功绩”。它的存在,内阁与东厂,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共同演绎着权力的游戏。最终,这场游戏的结局,却是大明王朝的衰落与倾颓。

明朝内阁与东厂的篇章翻过,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朱元璋儿子们的世界。朱权,朱橚便是这其中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一位。

朱权(公元1378年—公元1448年),朱元璋第十七子。13岁的朱权被封为藩王,封地为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朱权出藩大宁,他带甲兵八万、战车六千,以及骁勇善战的朵颜三卫骑兵与诸王多次出塞作战,常被称赞“善于谋划”。朱权发动士兵开荒兴植,参与修撰图书,对发展边境的经济和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朱棣起兵“靖难”。建文帝担心宁王朱权与朱棣联合,派遣使者召朱权入京,朱权没有应召,被削三户卫。同年九月,朱棣设计擒下了朱权,挟持宁王府的姬妾子女,收大宁兵马为己用,并向朱权许诺,待到他成功夺取皇位,要和朱权平分天下。

朱棣登基称帝,史称“明成祖”。朱权请求改封到南方的苏州,明成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