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心请教,可谓心服口服。真乃时过境迁,造化弄人。
林一摆了摆手,示意天弃不必见外:“请教不敢当,探讨切磋倒也无妨。”
天弃见林一毫无矜持,一如说笑般的随意,不由得点了点头,僵硬的神情也随之缓和下来,沉吟道:“记得在你在施展天魔九印的那一刻,曾以四句真言相送:山中有真趣,欲说已忘言;浮生尽悠闲,鹤鸣上九天。当时懵懂不解,只觉得意境无穷。今日有幸见到一元碑上的九句真言,恍然发觉两者似有牵连,却又一时难以明悟。林兄弟……”
他甩动了下披肩乱发,神色中透着难得的谦逊与真诚,又道:“度厄之法非比寻常,即使当年的玄霄皇尊都体悟不得。可见苦修之外,机缘尤为重要……”
林一立下的石碑,被众人尊称为一元碑。而他施展天魔九印时的四句话,让惨遭重创的天弃一直耿耿于怀。当他见到一元碑上的碑文,忽而有所恍悟,却又不甚明了,亟须有人释疑解惑。而凌道的修为境界超出众人一筹,同样是察觉到了蹊跷。于是乎,二人便结伴寻到此处。
凌道适时说道:“由洞天三境抵达罗天三境,少不得九厄之劫。而三皇之外,林兄弟乃是迎来九厄之劫的第一人。当年的九龙塘,我可是亲眼所见,怎奈时至今日,始终不得要诀,呵呵……”
他尴尬一笑,拱手道:“若得点拨一二,大恩不言谢!”
石碑有了,九句真言有了,林一兑现了承诺,称得上仁至义尽。而想要真正体悟大境界,却并不容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境界的感悟同样如此,但凡一线之差,便是千年、万年的苦修与等待,最终又如何还是不得而知。天弃与凌道便是堪堪触及最后的一线,哪里还能坐得住。
林一明白了两人的来意,笑着说道:“据我所知,九厄之劫,便是红尘百劫。欲过此关,非大毅力、大勇敢者,而不能渡厄证道。而此劫横贯罗天三境,绝非短日可以大功告成。林某渡劫二十年,肉身先后崩溃了八回。其间艰辛,无须赘言!不过……”
天弃细细聆听,神色关注。
凌道却是回头一瞥,再无人寻来。他暗暗侥幸之中,又禁不住心生疑惑。如今的世道,真的有人肯将不传之秘倾囊相授……
“境界因人而异,道法殊途同归。我不妨将帝奎仙皇与蛟季妖皇的毕生感悟拿来分享,但愿两位有所收获。”
林一稍稍一顿,接着说道:“九厄之劫,对应不同。三转轮回一境界,为太清、上清与玉清。而九转归一,万法混同。须先后历经九种境界,正所谓,山中有真趣,欲说已忘言的返归质朴之境;浮生尽悠闲,鹤鸣上九天的顺从世俗之境;炉内香消时,月上孤峰远的豁然贯通之境;秋深黄叶残,风过浑不晓的与物混同之境;流水花自落,云影鸟飞来的神情自得之境;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的灵会神悟之境;林深钟声远,梦沉犹未醒的融于自然之境;无弦琴一曲,红尘彩云间的忘却生死之境。以及坐看天地外,体悟玄妙无上……”
半个时辰之后,林一长身而起。他已将所知的度厄之法概述了一遍,至于如何修炼,又具体如何渡劫,却没人可以替代,还在于悟道者的机缘!他之所以如此,因为他懂得一个道理。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唯有让凌道、天弃早一步抵达罗天境界,日后才能多两个得力的帮手。还是那句话,这天下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恩怨情仇!
不远处的两人还在苦思冥想,忙从地上站起。
其中的天弃往前两步,郑重一礼:“达者为师,请受天弃一拜!”他不等回应,长发一甩傲然而立,掷地有声道:“你以诚意待我,我必肝胆相报!”
凌道也走到近前,不无感慨道:“林兄弟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更有授道解惑之大恩,凌某心悦诚服!”他也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