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83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部分 (4 / 5)

散文化,她小说中的语言没有着意雕琢的痕迹。自然而然,蕴含着一种稚拙浑朴的美。一种独特而醇厚的情调,从而成为“萧红体”小说叙述风格的重要特征。

至于张爱灵,她是海派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

她的小说和新文学的关系不大,而是直接来自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她写出了一个真实而虚幻的上海。

这些女作家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她们,而她们则书写了这个时代。

1923年12月10日,《新月》杂志的创刊号全国发行,掀起了对于新诗的大讨论。

有人认为所谓的新诗格律化是给新诗带上枷锁,是束缚了新诗的“自然”和“自由”,是新文学的倒退。

也有人赞成,诗歌之所以不是小说,不是散文,是因为它应该有旋律,有节奏,不能太过散漫,没有约束。

这其实就是“自由体新诗”和“格律化新诗”的争论。

郭沫偌的《女神》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作,他的诗歌完全是按照自己抒发的感情而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或者说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能把感情表达出来即可。

而徐至摩提倡的诗歌格律化,则是要求诗歌要有一定的节拍,有韵律,有音乐性。

两者的诗歌主张有极大不同。

林子轩没有参与论战,他知道这种争论直到后世也没有消失,不过在后世新格律诗处于边缘地位,自由诗占据了主流。

这不仅是因为自由诗最能体现新诗自由的精神,最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

还因为新格律诗比较难写,自由诗写起来较为容易,所以写新格律诗的诗人越来越少,不过那时候诗歌早就没落了,诗人也不值钱了。

鲁讯在1934年说过:“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可惜中国的新诗大概是前一种。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占了它的地位。”

这或许能说明后世诗歌没落的原因,因为没有韵律,所以读者根本就记不住。

在这一期的《新月》杂志上,也有人注意到了林徽茵的名字,虽然诗写的一般,但却是一位颇有家庭背景的女诗人。

因为父亲在北洋政府中担任要职,林徽茵在北平颇有名气。

林子轩给了她特别的推荐,培养她成为《新月》杂志的代言人。(未完待续。)

第二百章 超越时代所遭遇的尴尬

在僵持了大半个月后,公共租界的会审公廨判定商务印书馆旗下的杂志社传播不良信息,对林子轩的名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让其在报纸上公开道歉,并象征性的赔付林子轩一千银元作为补偿。

这是双方角力的最终结果。

商务印书馆家大业大,林子轩拿它没办法,而且官司也不能无休止的打下去,这算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判决了。

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鲍咸倡是浙江宁波鄞县人,他的父亲鲍哲材早年在宁波崇信书院读书,毕业后到上海担任沪南清心堂牧师,并参与开办清心中学。

沪南清心堂属基督教机构,其与清心中学都由美国北美长老会所办。

也就是说商务印书馆和美国基督教的关系密切,在上海租界内,教会拥有很大的能量。

这件事就这么了结了,有关林子轩和孟晓冬的绯闻也从报纸上消失,但却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孟晓冬重新出现在舞台上唱戏,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就算以前不听戏的人也来捧场。

她在上海的京剧界已经有了名角的地位。

这就是明星喜欢炒作绯闻的原因,能够极大的增加知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