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9部分 (3 / 5)

首先是向法租界当局和美国领事馆抗议,要求禁映《甲午风云》,理由是那段旅顺大屠杀的情节不实,是对日本军队的诬陷。

其次让他们控制的报纸做出相反的报道,把旅顺大屠杀说成是和清兵交战,而不是手无寸铁的平民,而且人数只有不到两千人,而不是两万人。

以此来混淆视听,扰乱中国人的视线。

最后就是尽可能的收买那些中立的报纸,让那些报馆不要报道此事,消除影响。

这个夜晚,注定让很多人无法入眠。(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四章 舆论战争

1927年1月1日,新的一年就这样来到了。

这一日是民国法定的假期。

租界内的绝大部分机构都会放假,工厂的工人也有难得休息的时候。

上海的大户人家早上醒来,习惯了吃早饭之前翻看报纸,看看有什么有趣的新闻。

市民阶层会到街边的报摊,或者报童手里购买报纸,不过要先确认新闻的价值才会花钱。

没有购买能力的底层民众想要了解新闻就会到小饭馆或者街边的茶摊那里,有人看了报纸会互相讨论,在旁边听着便是。

报纸是这个时代传播消息最重要的途径。

一般而言,新年第一天的报纸没什么好看的,大多都是和政治相关的话题。

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会占据较大篇幅,北洋政府和广州国民政府,以及其他政治派别等等。

说的都是陈词滥调,无非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对新的一年的展望。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在新年的第一天,突然冒出来一个大新闻。

上海发行量最大的《申报》和《新闻报》同时刊登了旅顺大屠杀的消息。

区别在于《申报》放在了第三版,《新闻报》放在了第四版,这两家大报颇为谨慎,对于这种富有争议的报道不会放在头版头条。

《申报》的头版内容是上海公共租界的会审公廨改组为上海公共租界临时法庭。

这意味着,从这一天起,租界内有关华人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将由中方审理。

这是五卅惨案的后续。经过艰难的谈判,中国人在租界内获得了审判权。

《新闻报》的头版给了广州国民政府。这一天广州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标志着北伐战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和这两份大报的谨慎态度不同。规模不大的报纸为了销量和噱头把头版给了旅顺大屠杀。

有些不是这一天出版的报纸也出了号外,报道了昨天晚上放映《甲午风云》的消息。

《甲午风云》和《中日海战》两部电影的争锋原本就是舆论的热点,如今又闹出旅顺大屠杀的消息,对敏感的新闻界来说,这是一场舆论战争的开端。

可以想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这将会是舆论的焦点。

普通读者并不知道昨夜发生了什么,多少报馆临时改变了排版,又有多少幕后交易。

有些人昨夜在公共租界的卡尔登大戏院看了《中日海战》。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是一部给日本洗地的电影。

在电影中,中日战争之所以发生,是清政府在朝鲜步步紧逼,日本出于道义才出兵帮助朝鲜获得独立,在被逼无奈之下才对中国宣战。

清政府的贪得无厌和日本的坚守正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把自己伪装成弱者。

这是一个弱者通过不屈的努力,最终战胜强者的励志故事。

片中的海战场景的确惊心动魄,场面宏大。

对于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来说,看了《中日海战》或许会同情日本。

这就是电影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