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随着商船来到中国,为在中国的日本人做一些走私交易,或者打打杀杀的事情。
日本浪人看到天皇演讲的时候非常吃惊,尤其是听到演讲的内容。
就算那位扮演天皇的中国演员用的是中国话,还是能感受到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林子轩在影院内安排了人员,盯着那几名日本浪人,一看到他们想闹事,便上前制止。
这些人是冯敬尧的手下,在法租界混的,下手比较狠,把闹事的日本浪人拖出了戏院。
电影继续放映,中日海战即将打响,战争的导火索终于来了。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
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到,便诱使清朝出兵朝鲜,从而导致中日两国在朝鲜交兵。
戏院内,当看到一艘艘北洋军舰被日本军舰击沉的时候,观众心中极为愤懑和压抑。
这些沉没的军舰都是道具模型,只是做的较为逼真。
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吉野”、“高千穗”等日本军舰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关键时刻,邓世昌愤然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
于是,他下令致远舰朝着吉野号撞去,意图同归于尽。
这里有几个特写镜头给舰上的官兵,每一个人都是直视前方,毫不畏惧,抱着必死之心。
观众看到致远舰上官兵拼死一搏的场景,纷纷热血沸腾,鼓掌叫好。
这就是电影。
在现实中,邓世昌或许没有下令撞击日本军舰,或许也有官兵贪生怕死,但在一部宣传爱国主义的电影中,他们必须这么做。
只要观众受到爱国主义的感染,这部电影就算成功。
随着致远舰的沉没,邓世昌的牺牲,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哀伤的音乐响起。
观众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等待着影片最后的结局。
然而,画面一转,来到了旅顺城内。
在黑白画面的电影中,一抹红色出现了,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在人群中行走着。
虽然是热闹的集市,人来人往,却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那个小女孩更像是一个幽灵或者鬼魂
一瞬间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二章 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
看到一部黑白电影中突然出现彩色影像,还是这么诡异的场景,观众极为震惊。
这是放映员弄错了胶片,还是真的闹鬼了?
这一段镜头和前面的内容很不搭调,不是一种风格,就像是两个人拍出来的一样。
这样想并没有错,这的确是两位导演合作的成果。
林子轩看过洪慎拍摄的胶片后才发现这个问题。
郑证秋和洪慎都是风格化的导演,也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导演,两人无论是拍摄风格还是美学原则都不相同,而且很难兼容。
郑证秋早年痴迷京剧,后来专攻话剧,最后在电影上获得突破,属于自学成才。
洪慎在美国哈佛大学习文学与戏剧,又在多家美国学校进修导演专业,是标准的学院派。
郑证秋的电影注重情节的张力,不太重视结构和美学。
洪慎则是完美主义者,他注重电影的整体效果,反而对情节不怎么看重。
所以,两人拍摄出来的电影风格迥异。
这是林子轩没想到的,他不是电影方面的专家,写写剧本可以,却很难考虑的周全。
于是,他只好把电影全才但杜予请过来进行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