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民国大文豪崛起> 第90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0部分 (2 / 5)

骂过的文人屈指可数。

郭沫偌说过一句话:“当然,鲁讯除了自己,什么人不骂。”

鲁讯和胡拾不同,胡拾给人的感觉是较为谦和的人,就算对你有意见,也会放在心里,只有极为气愤的时候才会出言指责,而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此时鲁讯已经四十三岁了,和后世照片上的形象基本吻合。

林子轩是以学生的身份前来拜访,在后世他学过鲁讯的文章,说是学生并不为过。这也是基本的礼仪。

鲁讯在书房和林子轩聊了将近一个小时,大多数话题都是围绕新文学展开。

他对上海文坛的现状较为感兴趣,批评了一下鸳鸯蝴蝶派的旧文学,希望林子轩能多写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文学作品。

他对胡拾提倡的“整理国故”持有保留意见。

最后才谈论起这次新文学丛书的事情,鲁讯显得有些顾虑。

他觉得新文学才刚刚发展,不很成熟。现在就拿到国外给人看,恐怕是不能起到很好的介绍中国的作用。

“你懂得西方文学,都是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新文学才几年的时间,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在摸索,稚嫩的很,贸然拿出去,反而给人看轻。”鲁讯如此说道。

林子轩则认为文化交流是相互的。

在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同时,也要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学无疑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可以让西方社会知道中国正在发生什么。

两人没有谈论泰戈尔的事情,回避了这个在北平被人议论的热点话题。

因为在这一天,泰戈尔在傅义的英文老师英国人庄时敦的引荐下去了故宫,和清王朝废帝傅义见面,并游览了御花园。

这无疑给陈独绣找到了攻击的新理由。

他在一篇《泰戈尔是一个什么东西?》的文章中说泰戈尔到北京“未曾说过一句正经话”,只是和清帝溥义、法源寺的和尚、佛界女青年及梅兰方这类人周旋了一阵……

“他是一个什么东西!”

还说“泰戈尔在北京乱吠了一阵,其实他那伟大的东方精神。比起北京社会还是小巫见大巫……”

其实,林子轩也想进故宫看一看。抱着好奇的心态了解一下皇帝是怎么生活的。

在后世,故宫是北京游客最多的地方,和八达岭长城有得一拼,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于皇宫生活的好奇心。

但林子轩没有去。

前一年,胡拾进宫和傅义谈了半个小时,出来后被那些进步人士骂了半年的时间。成为了胡拾的一个污点,他可不想步胡拾的后尘。

下午的时候,鲁讯找来了为小说集《呐喊》翻译的人,这位翻译者叫做林羽堂。

林羽堂是福建人,1919年秋到美国哈佛大学读文学系。

读了一年。助学金被停发了,他只好前往法国打工,后来到了德国,先在耶拿大学攻读。

1922年通过转学分的方式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又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比较语言学,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鲁讯同样在女师大兼职教书,和林羽堂是学校的同事,他知道林羽堂精通英文,便向林子轩介绍了林羽堂。

有意思的是林羽堂也是攻击泰戈尔的人之一。

他曾说过:“我觉得泰戈尔于我的精神生活毫无关系,不曾觉得他有什么意味,他带给我何等的冲动。”

他还认定,泰戈尔大谈不痛不痒的精神生活,“是一种对于亡国环境的反应”。

林子轩对林羽堂没有成见,反正是鲁讯的介绍,谁翻译都可以,便和林羽堂说起翻译费用的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