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配长剑的男子。但见其中一个年约三十来岁的书生一眼扫见少年之后,立马带着同伴快步上前向后者躬身施礼道,“原来公子在这。可让吾等找得好苦。”
见此情形,在场的众商贾哪儿还敢再找少年的麻烦,一个个缩起脑袋掩面逃出了酒肆。而那少年倒也没有追究的意思,在任由一干商贾散了个干净后,转而向佩剑书生板起脸道,“子敬,汝瞧汝一来就将吾之酒友吓了个鸟兽散。”
此时的佩剑书生全然没了先前的恭敬。却见他一面招呼身后的同伴就坐,一面不以为然道,“不过是些狐朋狗友,散了就散了。”
“汝怎知那些是狐朋狗友。吾刚才正向那伙人打探盐引盐屯。”少年一挑剑眉邀功道。
佩剑书生听少年这么一说,当即神色一凌,转而向少年拱手致歉道,“原来公子先前是在打探消息,是肃误会公子也。”
少年见佩剑书生如此严肃地向自己致歉。不由扑哧一下笑出了声道,“子敬这是做啥,若非尔等及时赶到,权可差点脱不了身。”
没错,眼前这个四处打探盐引盐屯消息的少年郎正是吴侯孙策的二弟孙权。那个佩剑书生则是吴郡主簿鲁肃。此番他们来东莱主要任务是考察青州的科举制度,为日后东吴开科取士做准备。可谁曾想孙权一上岸就见到处都有人在谈论盐引盐屯之事。由于盐业同样也是东吴的一大支柱产业,孙权自然是对这些与盐有关的政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便随便挑了一家酒肆向往来的商贾打探起了盐引盐屯之事。
鲁肃对孙权好戏谑的性子早已见怪不怪。论武勇孙权赶不上英气杰济,猛锐冠世的孙策,甚至连他的弟弟孙翊都不如。但孙权却比其他孙氏子弟更有智勇权谋。而这恰恰正是孙氏文治江东所需要的特质。所以当孙权主动邀请鲁肃一起来东莱考察时,鲁肃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这会儿同样对盐引盐屯颇感兴趣的他赶紧向孙权追问道。“那公子打探到了什么?”
眼见鲁肃追问得紧,孙权略带得意地将自己刚才打探到的消息竹筒倒豆子般地说了一通。末了还不无感叹地说道,“可惜啊!未能问出东莱人如何制盐。”
“公子莫要遗憾。依肃所见齐侯诸多良法,皆仰仗海盐专卖之利。东莱熬盐术必有过人之处。故肃以为那几个商贾应该并不知晓东莱制盐之法。”鲁肃沉声分析道。
孙权点了点头道,“权也知此等机密东莱不会轻易外泄。只是眼见蔡安贞能以盐引招商屯田,权实在是羡慕不已。”
其实东吴方面一早便知东莱盐的产量绝冠天下远销九州,并为蔡吉换取了大量的粮食。作为产盐大郡的吴郡自然也有心照葫芦画瓢,学习蔡吉用盐换取粮食、武器等货品以扩充军备。于是在张昭等人的主持下。东吴不仅定下了盐铁专卖之策,还在吴郡沿海开设了数家盐场。可这些盐场的产盐量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加之熬盐本就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因此已经有数位东吴名士斥责盐场劳民伤财。此刻见到东莱能轻松出盐。还能支持蔡吉玩出盐屯等花样,这让孙权等人怎能不羡慕不嫉妒。
不过羡慕嫉妒之余,龙口商贾云集的景象也激起了孙权向蔡吉学习的决心。却见他收起羡慕的神情,转而以坚定地口吻轻声宣布道,“子敬,大汉积弱至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蔡氏却能在五六年间,一扫弊病,令青、徐两州恢复民生。此番若能习得齐法归吴,权便不妄此行矣。”
“公子言之有理。青、徐、扬三州皆邻海而居,辖有盐粮之利。齐法既能令青、徐两州回复声息,定然也可在吴地适用。一但江东享有海盐之利,又何惧曹操威胁。”鲁肃颔首附和。
出身江淮士族的鲁肃同许多南方士人一样,心中始终都有一个“鼎峙说”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