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下萨克森西部与北部沿海岛屿,战斗形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德国3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2000余座城市和数以百万计的民众燃起了轰轰烈烈的起义烽烟,奥地利、匈牙利以及波兰的一些地区也发生了武装反抗苏军占领的暴动,前方部队的后勤供给全面恶化,军心士气出现明显下滑。这一天,美国参众两院就战争议案进行投票,反对者略占多数,从而否决了部分激进议员提出的动员军队、对苏通牒等强硬策略,使得美国免于向战争边缘继续迈进,但另一项重要议案在两院均获得了通过——租借法案的有效范围从国际承认的合法国家政府扩大到为正义、正当、合法之自由权利而抗争的民族群体。租借法案的修改议案一经通过,美国总统便批准了对欧洲起义者的特别援助,这意味着极大数量的物资将以美国政府认可的方式转交给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和在中欧反抗苏军占领的起义者手中,盟军的海空优势和在法德边境的部署将保证这些特别援助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发挥效用。同时,盟国联合委员会再次敦促苏联政府无条件履行双方停战协议中的撤军条款,要求苏联军队立即撤出德国、奥地利、波兰、匈牙利等国。
针对美国政府的决策,苏联外交部门在第一时间以非常强硬的措辞进行了抗议和指责,他们宣称美国的行径实质上已经破坏了双方的停战协议,且为世界各国颠覆他国合法政权开了一个影响恶劣的头,而美国的飞机、舰艇或陆上人员以任何方式越过双方协定的停战线都将被认定为对苏联的军事攻击,苏联必定以战争的方式进行回击——这不亚于有条件的战争通牒,美国虽然无需在限定时间内做出接受与否的回应,可越境运送军事物资就将担负挑起战争的责任。不过,苏联的声明看起来很有震慑力,在实际操作上却留给了对方许多空间,而且就在发出声明后的几个小时,莫斯科即向盟国联合委员会的敦促做出回应,解释是苏军代管区的局势动荡拖延了苏联撤军计划,并建议在尊重国民意志的原则下解决争端,即由德、奥等国公民进行公投,决定苏军撤离时间以及这些国家现有政府的保留或重组。公平起见,他们邀请盟国官员监督投票过程,前提是盟国停止一切对**武装的援助支持行为。
………【第35章 和平背后】………
应是环境气候使然,俄罗斯民族骨子里就有种刚硬倔强的个性,近代以来,他们屡屡遭受西方列强的干涉、攻击乃至侵略,七年战争、俄法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协约国干涉,他们在这些战争中有胜有败,却从未真正低头屈服过。当时光的年轮转入1949年,以美英为首的西方盟国又一次在政治外交上对俄施压——民族战争的泥潭令苏军官兵疲倦不堪,亡命之徒的骚扰亦让苏联国内人人自危。在这样的局势下,俄罗斯现时的国家形式,苏联,并没有战战兢兢地作出最让。为了避免国际形势进一步朝着不利于本国的方向发展,莫斯科指示常驻伦敦的外交特使向盟国联合委员会递交了一份非正式声明,表示苏联政府愿意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德国等中欧国家正在发生的混乱状况,即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组织德、奥、匈、波四国全民公投,以全体公民的意愿来决定这些国家的未来。
就单纯的理论而言,全民公投是解决国家问题最公平、最公正、最直接的方式,但纵观历史,平民大众往往容易受到舆论造势的影响乃至蛊惑,传统的计票手段也难保不出现人为的“错误”,全民公投往往只在一些小国家或者地方**物中发挥作用。在攸关传统主权国家独立地位和自主内政问题上采取特殊的全民公投方式,苏联人的这步棋完全出乎西方政治家们意料,同时也令盟国高层措手不及。见一贯立场强硬的苏联政府作出了让步,盟国联合委员在进行紧急商议后给予了原则性回应——只要苏联立即停止在中欧国家的军事攻击行动,盟国也将同步冻结对这些国家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