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9部分 (1 / 5)

笑了一声;“杜十九郎还真是面面俱到;给我写了那样的信不算;还让你来当说客”

“宇文户部”

“不用说了;大道理我不是不知道;我只是恼火;他就这么不看好我宇文融”宇文融暴怒地拍案而起;站起身来就这么来回踱了两步;他便气急败坏地说道;“从开元九年起;我由正八品上的监察御史;到从七品上的殿中侍御史;从六品下的侍御史;从六品上的兵部员外郎;正五品上的御史中丞;最后到现在正四品下的户部侍郎;短短不到六年;我便到了今天;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就连张说也铩羽而归;凭什么他就认为我这次会输给张说一介失势之人

郭荃被宇文融说得心情激荡;不禁再次叫道:“宇文户部;时势不同;还请……”

“没有什么不同;这时候我已经收不住手了。我也知道;此前让宇文统暗示他的事成功的希望不大;就算他杜十九并没有奢望自己去主导那两税代租庸调之事;宋广平也未必肯让我挑头揽总。”

宇文融声音沙哑地于笑了两声;竟是透出了说不出的疲惫:“陛下不喜朝堂争斗太烈;所以从前政事堂一直都是一正一辅;如今这些彼此攻击他必然看在眼里。可若非他张说非要瞧不起我;非要把我拉下来;非要容不下人;怎会到今天这个地步?你也无需担心;说不定跨过这个沟坎;我还能再进一步”

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四百八十八章 吴郡之盛,显宦不绝

read_content_up;

吴郡之地;却是南朝以来好几支士族大姓的聚居之地。

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

这便是传承数百年的士人门第之分。自从隋朝停九品官人法之后;上下对于郡望的重视渐渐不如从前;但对于门第的推崇却反而变本加厉。北迁的南人往往都以现在的居所为籍;但民间论及姓氏的时候;却依旧念念不忘崔卢王谢;即便显赫一时的陈郡谢氏;现如今早已经冠冕不再。哪怕太宗和武后都先后令人重修过氏族志;将李氏和武氏冠于诸姓之上;但仍旧难以改掉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认识。

而从汉末到魏晋时期;吴中四姓朱张顾陆最为赫赫有名;直到唐初依旧名列氏族志。放眼朱张顾陆四姓;盛衰情形却是各自不同。

朱氏自从太宗弘文馆学士朱子奢之后;就几乎默默无闻;纵有出仕;也大多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官;在吴郡苏州的影响力自然大不如前。而陆氏却始终欣欣向荣;丹徒枝的陆德明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其子陆敦信在高宗年间拜相;而定居吴郡苏州的陆氏太尉支在入唐之后沉寂多年后;趁着武后年间广开科举;子弟经由进士科、明经科乃至于制科出仕的足足有十数人;其中陆元方陆象先父子先后拜相;在苏州显赫一时。

张氏则是自贞观年间张后胤为国子祭酒;死后追赠礼部侍郎;陪葬昭陵之后;子孙数代显赫;张后胤的嫡孙张齐丘一度官居朔方节度使;如今在朝为兵部尚书。吴郡顾氏也同样出过一位武后年间拜相的宰相顾琮。四姓之中;除却朱氏衰败;其余三姓赫然欣欣向荣。

然而;整个吴地真正人数最多的;却还是以吴为姓;最早扎根吴郡的吴氏

相传太伯三让天下之后;到江南安居;因无子而传位仲庸;其后裔便定居江南之地;其后周朝将仲庸曾孙封为吴国之主;以国为姓;江南这片地方才有了吴地的别称。汉末孙氏占据吴地时;孙策孙权的母亲便是吴氏女;虽则晋代曹魏;覆灭蜀吴一统天下后;吴氏一度遭遇了灭顶之灾;但此后晋室为了安稳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