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9部分 (2 / 5)

讲解中得知,作为殡的形式,古人从来是将丧事当作一类社会活动乃至娱乐活动来进行的。

他们无一例外地要在丧事中热热闹闹地大办一番,诸如吊唁、巫术、跳尸(娱尸)、唱祭、祈祷、送殡等,尽情地渲泄,后世发展出饭含、xiǎo殓、大殓、丧服、摔盆以及守制等,中国历朝对此都有许多相应的礼制规范。

这种方式直到现在还在中国保留着,就比如说是喜丧,喜丧一般分为全福,全寿、全终,全福是指生前自家mén内人丁兴旺,形成一大家族,全寿说的是亡人的年龄,一般满**十岁,甚至突破百岁大关,最低也须超过“古稀”之年,年纪越大、越老,越符合“喜丧”的条件。

全终就比较好理解了,亦称“善终”,意为圆圆满满地结束了一生,民间以为,死者生前积德行善,广做功德,临终则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无疾而终”,自然老死。此即被视为“喜丧”的根本条件。

一般符合上面这三个条件死亡的老人,家里都要大肆cào办,热热闹闹的将老人安葬入土,要知道,农村可不流行公墓,即使火化之后,还会按照严格的遵循各种流程,让老人入土为安。

上面说的是殡,而作为葬形式的演变,最突出的是厚葬,它表现在坟墓、墓前摆设、陪葬物等方面,它所极力要显示的是社会等级贵贱的区别。

夏、商、周三代以前,《礼记。檀弓上》中有说“墓而无坟”,即墓上不起坟堆,也不立碑,但墓中的陪葬品习俗则早已有之,至chūn秋战国之际,开始出现坟普遍流行坟丘式的墓葬,而且越修越壮观。

《墨子。节葬下》描述当时的厚葬是“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丘陇必巨。”

各国君主、贵戚为了示威、示尊、示富于天下,也纷纷在坟丘上大肆炫耀攀比,《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载:秦始皇动用72万人为自己建造坟墓,“坟高五十丈,周回五里余,号曰‘皇陵’,至今尚在。陵者,山陵也,后世奢侈帝王皆效法之。”

为了限制坟墓规模的无限制攀比,并使“贵贱有差”,各朝代也在礼、法上予以规定,如《汉律》规定:“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开元礼》规定:一品官坑高一丈八尺,二品以下,每低一品减二尺,六品以下八尺。

宋、元、明、清大体沿用此规定,同时,帝陵的墓中建得如同宫殿,称为“地宫”,地上也修有宫殿式建筑,如同皇宫,明十三陵和清东陵,就是迄今保存得较完好的帝陵及其宫殿式建筑。

由于隆丧厚葬需要有相当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故历来的中国社会隆丧厚葬都是由皇室、贵戚、富商大贾率先推动的。

如秦始皇陵,目前出土的还只是陪葬墓之一,已出土的陪葬俑、步兵、车兵、骑兵陶俑就多达近万件,马俑五百余匹,木质战车一百三十多辆,而且,兵、马之俑与真人、真马的高度大xiǎo相当。据有人推测,象这样的陪葬墓的秦始皇陵的前后左右应各有一座(已挖掘的位置在正东)。如果将秦皇陵全部挖掘,其陪葬品还不知有多少。

汉景帝时洛阳的赌徒剧孟,其母死,参加送殡者多达官富豪,光所乘的车子就有一千多辆,轰动洛阳,时人乃至以此观剧孟的jiāo际能力和为人们所尊敬程度。

这一隆丧厚葬之风历代沿袭,迄至明、清,即便今日亦大有热衷者,就像前段时日爆出的某地富豪出动上百辆豪华轿车为母出殡的事情,其实和剧孟葬母的心态差不多,都是在彰显自己的能力和财富。

当然,由于隆丧厚葬làng费人力、物力,鼓起社会的铺张奢侈之风,因而历代都有反对者。早在chūn秋时墨子就极力反对,并提倡“节葬”,并反对鬼神之说。

各朝代开国之初,民风俭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