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平先生也是來拜訪玄慈大師的?&rdo;
&ldo;是啊,不過還沒約好時間,拜訪他的人太多了,我擠不上前啊。&rdo;王書平苦惱地道。
聽趙天樞說本來至少要到十天後,不過他正在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提前,王書平就等著他跟自己報告提前的好消息呢。
&ldo;其實也不一定非要約啊,如果你跟他談的來,他會把你當朋友,隨時能見到他的。&rdo;喬青羽道。
&ldo;真的麽?&rdo;王書平不由大喜,但是考慮到現實問題,接著又嘆了口氣,道:&ldo;唉,都沒跟他見上面,怎麽知道能不能跟他談的來呢?&rdo;
&ldo;他是得道高僧,極喜禪理,你要想打動他,可以寫一些對佛理的看法或者禪理讓小沙彌遞給他,他要覺得你寫的好,多半就會提前見你了。&rdo;喬青羽道。
聽喬青羽這樣說,王書平再次大喜,心裡頓時有了主意,於是當下便讓寺里的小沙彌找來文房四寶,唰唰唰寫了幾行字。
&ldo;你在寫什麽?&rdo;馮九如好奇地問。
先前喬青羽鼓動王書平寫些東西時,趙天樞和馮九如不由看了他一眼,暗想這人是不是想試探王書平的水平怎樣,因此當他們看王書平大喜著答應了時,不由也好奇了起來,暗道看起來王書平相當胸有成竹嘛,那麽說來,先前王書平不解&ldo;略備薄酌&rdo;,是真的因為他是從海外來的,對太平文字修為不深導致的?
&ldo;寫個小故事給大師看看,也許大師就願意見我了。&rdo;王書平笑道。
&ldo;我來看看,你寫的是什麽。&rdo;趙天樞道,拿過王書平的紙條念了起來。
&ldo;高僧弘忍年事已高,急於傳付衣缽,命弟子作偈以檢驗他們的修煉水平,以傳衣法。弟子神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弘忍覺其未見本性,因此未傳衣法。弟子慧能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見後,召其入室,傳付衣缽。&rdo;(以上內容來自歷史記載──某生注)
其實王書平本來想直接寫六祖慧能那幾句話的,但是又覺得那樣有盜用之嫌,所以就編了個小故事,這樣,當有人問起時,他就可以說這是別人說的,他聽來的。
&ldo;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rdo;
喬青羽拿過來讀了讀,然後便眼神熱烈地看向王書平,王書平被他一直冷淡突變熱切嚇了一跳,不由悄悄後退了一步,道:&ldo;怎……怎麽了?&rdo;
不會是這兒有這故事吧?不過就是有,這樣寫也沒關係的吧?古人由於不像現代人有網絡,什麽東西不知道了,只要記得關鍵詞,在網上查一下就行了,古人如果有人能背不少東西就叫博學,就叫學富五車,在古代也是很受人尊敬的,畢竟古代別說網絡了,連書都緊張,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錢買到一堆的書,博覽群書的,平常人讀了個四書五經就叫讀書人了,相比現代人的知識面來說,其實是很淺的(當然現代人跟古代人所處的環境不同,要是純粹比古文造詣的話,那是比不了),所以就算這兒有這故事,他寫了也不算失禮。
&ldo;我就知道能說出那樣一番大道理的王兄,詩才方面肯定造詣不低,只是不想作詩而已。沒想到王兄不僅詩文好,禪理更難得。先生大才,請受喬某一拜,改日先生若有空的話,不才定當聆聽先生教誨。&rdo;喬青羽向他深深一揖道,再聽他說的,搞的王書平腦筋都打結了,暗道這人太詭異了,還是離遠點比較好。
&ldo;你是不是誤會什麽了?我這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