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要求回新疆。
1765年,乾隆为香妃的欢心,解除她的思乡之念,下令把新疆沙枣树移植到宫廷。于是新疆乌什县的240人负责将事先栽种在木桶里的沙枣苗运往北京,后来因为不给报酬而酿成了新疆历史上有名的乌什人民起义。乾隆下令严厉镇压,其规模甚至比平定当年大小和卓的叛乱还要大,造成无数清军与乌什人民的死亡。
随后,乾隆带着她等南下苏杭游玩。到杭州后,企图强占她,因此香妃“袖出白刃”刺杀乾隆,未成。这事被皇后乌喇那拉氏知道后,要求立即杀死香妃,乾隆舍不得。为此,皇后乌喇那拉氏大闹了一场,并气愤地剪去了自己的头发,有意触犯了满族的大忌。因此,乾隆命皇后乌喇那拉氏立即回京。不多久,乾隆带着香妃也回到了京城。回京后不久,香妃就悬梁自尽,时年20。第二年,乌喇那拉氏也死了。
香妃临终遗言:请把我的尸体和我已故家族的尸骨运回新疆,我们要长眠在家族的陵墓里。乾隆皇帝派124人将香妃的遗体以及其已故家族的尸骨送回新疆,其中包括额色尹、帕尔萨和图尔都的尸骨。图尔都的满族妻子苏黛香陪伴灵柩在路上整整走了3年。
1770年,苏黛香一行到达喀什,香妃被安葬在阿帕克和卓(香妃丈夫的曾祖父)陵墓内。由于香妃的品德是阿帕克和卓望尘莫及的,再加上她的名气,因此当地有些人开始将阿帕克和卓陵墓也称为伊帕尔汗墓。
关于香妃之死也有的说是这样的:一天,宫女奉乾隆之命来劝说,香妃猛地取出一把匕首,吓得宫女四散躲避。太后怕乾隆遭到不测,趁乾隆去郊祭时,把香妃召来,令其自杀。乾隆知道后还生了一场病,事后下令将香妃遗体用软轿抬回新疆喀什入葬,建香妃墓。
1979年,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裕妃园寝内的一座墓自然坍塌,在露出的木板上有“奉至仁至慈的安拉之名”的阿拉伯文字。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通过对尸骨和文献等的研究,认为墓主就是《清史稿·后妃传》中乾隆的维吾尔族妃子“容妃”,也就是传说中的香妃。
但对这一观点,许多人表示不同意,认为容妃在清宫生活了28年,没有一个人称她为“香妃”;在《清史稿·后妃传》中有关她的许多记载也从未将她与“香”字联系起来,她不可能是香妃。
容妃,原名买木热·艾孜木,1734年生于新疆莎车,是大户阿里和卓的千金,而香妃则是穷苦人家的孩子。阿里和卓早逝后,她由哥哥图尔都扶养成人。
1759年,清政府为表彰额色尹、帕尔萨、玛木特和图尔都等人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时的功绩,让他们和另外三家在平叛中立功的维吾尔族上层人士陆续到北京朝觐乾隆皇帝。
在庆功宴会上,乾隆皇帝召见了在平叛中立功的额色尹家族。接见时,额色尹家族行参拜大礼:“谢圣上待西域臣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乾隆在御座上欠身答道:“有功即登殿,休论东西南北。”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这时,买木热·艾孜木缓步向前,立于殿中,答道:“无色也进宫,不分汉满蒙回。”
乾隆惊问道:“下边答话者何人?”“小女和卓氏在谢万岁之恩。”说着伏地叩头,不慎把放在袖内的一枝沙枣花失落在地,素爱吟诗联句的乾隆皇帝,脱口吟道:“小女子袖内携花,暗藏春色。”买木热·艾孜木见金碧辉煌的皇宫里香烟缭绕,便即景答道:“万岁爷金殿秉烛,明察秋毫。”乾隆听后,深感这一西域女子竟如此才思敏捷,谈吐非凡,十分欢喜,当即封为“贵人”。这一年,买木热·艾孜木已经26岁了。
1763年,买木热·艾孜木由贵人升为嫔。1768年,买木热·艾孜木被晋封为“容妃”。1771年春,容妃随皇太后、乾隆东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