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乱清小说笔趣阁> 第314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4部分 (1 / 4)

关卓凡定了定神,说道:“是,臣领旨。不过,说到奖励将士,臣有一个小想头,要禀告两宫皇太后知晓。”

慈禧说道:“你说吧。”

关卓凡说道:“名位再高,金银再多,不及天语褒奖,亲聆纶音。臣大胆,恭请两宫皇太后移驾于天津,巡阅陆海将士。如此,必三军振奋,赴汤而甘心,蹈火而如饴,效命而无前。”

慈禧居然浑身一震,眼睛中放出光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啊。

关卓凡继续说道:“当今世界万国,国家元首巡阅三军,激励士气,原是惯例。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即行国家元首之职责,理应仿前汉文帝劳军细柳故事,驾临军前,壮我天朝军威。”

这几句话,既有世界各国的“惯例”;又有中国的“故事”,主角还是史上贤名最著的汉文帝——所有的“理论根据”都找齐了,还有什么可说?

慈禧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转向慈安,说道:“姐姐,关卓凡说的,听着挺有道理,你怎么看呢?”

慈安再笨,也晓得慈禧对此事之热衷。不过,和慈禧完全不同,慈安对这件事可没有慈禧那么大的兴趣。

这件事,关卓凡去日本之前,其实就提过一次,但慈安根本没往心里去。她虽然也对“大船”充满了好奇心,但在母后皇太后的心目中,天津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旅途必定是十分艰辛的;而且,在几万兵前面讲话?想起来腿就打抖!

而麻烦还远不止这些。

*

(今天两更,晚上十点钟左右还有一更)

*RS

第九章 他真有办法!

最大的麻烦,是言官们的态度。

“垂帘”不是“祖制”,只是特殊情况下的权宜之计。对“牝鸡司晨”,不论宗室,还是儒家学说里泡大的文官,都有本能的抵触;对两宫皇太后过度深介政治,始终抱有高度的警惕。

两宫皇太后阅兵,女人的手就不仅是伸进政治了,更加摸到了军队的头上,相关人等必定浑身大大的一个激灵。

如果关卓凡本人具折奉请,以关贝勒当下的风头火势,宗室们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反应,最多暗地里嘀咕一番,编多几个段子,传多些绯闻出来;但言官们那里,可不会那么安静。

言官们当然不会直接说:“这个“牝鸡司晨”,可不能司到军队里面去啊。”他们摆到台面上的理由,大致会有以下两个:

一个理由是“仪制不合”。太后颐养深宫,外官善听善见,都不适宜,何况跑到几百里外,和上万个男人见面?这个,这个,也未免太不成体统了吧!

不过,这一层并不难驳。“垂帘”这个大口子既然开了,太后和外界已经开始了接触,阅不阅兵,不过是接触的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何况,阅兵的时候,一样可以用“垂帘”或“戴面纱”的方式,来解决“善听善见”的问题。

另一个理由是“太后出巡”,和“皇帝出巡”仿佛,銮仪煊赫,靡费过甚,滋扰地方,民不堪命。

这个就比较有杀伤力了。

不管用什么理由,中国的皇帝,离开京城,在自己的国家里走来走去,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主流政治舆论非常讨厌的一件事情。

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在治理国家上面,贵族集团或文官集团,原本和皇帝是有分工的:皇帝高高在上,掌握中枢,“垂拱而治”;贵族集团或文官集团,负责具体政务,并控制地方。一个爱旅游的皇帝,会打破双方分工上的默契,自然引发贵族集团或文官集团的不满。

另一方面,皇帝出巡,确实太花钱了。有时候,其对国家财政造成的沉重负担,不亚于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同时,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