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乱清小说笔趣阁> 第355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5部分 (4 / 4)

,同样是以小族临大国,虽然没堂而皇之地弄出什么《禁治习学枪棒令》,但对民间武事,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世宗曾经说过,“武师多系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之流”,并下谕禁习棍棒。不过,传说中针对汉人的“禁武令”,却是不存在的。

面对政治权力的打压,中国武术夹缝中求生存,不得不走上磨去爪牙、自我弱化的道路——即:消减武术的技击功能,改变武术“杀人技”之本性——以自废可能给政权带来威胁的能力为代价,委屈求全。

于是,中国武术,由刀矛而棍棒,由长器械而短器械,由器械而拳脚,由攻击而防守,由技击而表演,由表演而养生。套路、招式愈来愈漂亮的同时,杀伤力愈来愈小,技击和对抗的价值愈来愈少。最终,到了近现代,只剩下“花拳绣腿”四字。

赵宋之后,中国武术的唯一一线生机,出现在戚继光的手上。他把已经从实战中脱离的武术,重新纳回实战,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武术的技击价值。遗憾的是,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至少是之一吧——生错了时代。如果戚继光生于汉、唐,关卓凡以为,其武勋当不在卫、霍、靖、勣之下。

可惜,他不但生在明朝,还是中晚期的明朝。

戚继光死后,人亡政息,和明朝的国运一样,中国武术重又进入堕落的轨道,直到坐实“花拳绣腿”四字。

关卓凡归纳了一下,中国武术的命运,大致是:战国秦汉隋唐,一路意气风发,高歌猛进;两宋之际,出现逆转;蒙元伊始,被重重一击,伤入脏腑;中晚明的时候,力图振作,但昙花一现之后,反而愈形萎靡;清朝入关定鼎,最后捏上一把,中国武术,便气若游丝,药石罔效了。

创制“擒敌捕俘术”的过程,使关卓凡确定了一个认识:武术门派庞杂,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技巧,可为近现代军事格斗术借镜。不过,武术对军事格斗术的价值,仅此而已。武术和军事格斗术的距离,已经十万八千里,任何试图完整恢复武术技击功能的努力,注定徒劳无功。

现在已经不是戚继光的时代了。

旧的去了,新的才来。

就不要没完没了拉拉扯扯了。

嗯,所谓改革,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这一章有点特别,想来又不免注水之讥。对此,狮子只好说声抱歉了。明天,再开始喜闻乐见的情节吧)

*(未完待续。。)R752

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击

“拼刺”,就是拼刺刀了。

从美国回来,关卓凡确定:这个时代的军队,并没有规范、统一的拼刺刀的技术。想想也不奇怪,这是前膛枪向后膛枪转化的时代,连刺刀的安装位置都五花八门,况乎拼刺技术乎?

前膛枪刺刀的安装位置,和后膛枪是不同的。

前者的刺刀装在枪管上方或两侧,后者的刺刀装在枪管下方。这是因为,前膛枪从枪口填药装弹,弹药塞进枪管后,必须用长长的通条杵实了——枪管下方的位置是来插通条的,刺刀只能呆在枪管上方或旁边。而后膛枪,因为由后膛装填弹药,用不着通条了,枪口下方的位置才腾给了刺刀。

拼刺是一个由后而前、自然上挑的动作,刺刀安装在枪口上方和两侧,并不适合拼刺动作的发力。在历史上,由于强大的惯性,后膛枪出现多年之后,刺刀才完全转到枪口下方。因此,完善的拼刺技术,直到一战之后,才真正形成。

本时空,这套玩意,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