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稳健推行战略,不致出现不可承受的震荡,乃成败之关键。
…与兴趣相符,才有激情,才可以让你的团队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力和旺盛战斗力,并让创新的细胞时刻沸腾。
…知己知彼,认识自己能做什么而不能做什么,可以让你经过长期努力后不致空手而回。
…符合社会需求,这样才有市场空间和发展余地,顺应时势方容易建立公司之势、士气之势、市场之势。
第五章 群体品牌:战略趋势,着眼全球(1)
目前市场认为纯粹制造所占的价值比重不大
昨天,我在英国剑桥特意买了一条牛仔裤,是我喜欢的经典款色,价格是95英镑,折合人民币接近1000元。而在我哥哥的牛仔裤工厂,相同的用料和质量,出厂价大约为5英镑,折合人民币50元多一点。在欧美市场,大家经常看到的情形是:从中国出口的一件产品出厂价卖10~20美元,到了欧美就卖到100美元以上。以前我们一听都觉得很气愤,觉得国外买家欺人太甚,把利润都拿走了,只留下这么一点辛苦费给我们。但当我在这个跨国交易市场领域待久了以后,就慢慢学会了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如果从简单的分工角度来看,站在制造商的立场,那确实是谁也无法接受的分配差距。但如果从商业市场运作的价值链来分析,我们不能说这不公平。参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理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不断地在平衡各项分工间的价值大小。其实买家也是付出蛮大的:他们和相关商业伙伴在整个流通领域里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物流、研发、*络的建立、长期培育消费用户和建立品牌等等,这些都是有价值的。而且,在目前的整个供应链价值中,这几部分被市场无形的手定义为是价值最大的。正如*教授所提及的出口价值“6+1理论”:1的价值是指纯粹的生产,其余6的价值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及终端零售方面,而且都被国外商家占去了。至于是否就这么准确地划分当然还有待商榷,但是这反映了一个大体的感觉。当然,话分两头:也不是每个买家都这么幸运的,也有一些买家一直在微利中苦苦挣扎。其实,我在接触大量的中国制造商时,发现很多企业一直都懂得“6+1”的道理,但问题是无计可施。自己单独在海外打品牌的资金不够,相关人才和经验也不足,不知道从何入手,哪怕一些大型企业也是如此。我们在国内,光气愤是没用的,买家也不会因为你的艰苦奋斗而把利润让给你,更不会因为和你合作的时间比较长而放弃更便宜、更好卖、获利更多的其他选择。他们甚至会随时把订单转到越南、印度和泰国,因为那里有更低的生产成本优势,就像之前的中国一样!而且买家中的一部分已经在这样做了。当然,相对而言,中国今天还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以及产业集群配套等方面的优势,但其他国家正在追赶过程中,往后一切皆有可能。
与此同时,全球性的金融风暴来了,各种过冬的声浪也在不断涌现。但是,通过简单的冬眠生存下来的企业,就可以在下一波经济起来时实现腾飞吗?不可能!在这个相对困难的时期,实力不济的部分中小企业,或者经营不够稳健的企业,哪怕是大企业,也可能会在这场风暴中倒下。对于具备了一定实力而且根基良好的企业来说,虽然增长有所放缓,但面对的更多是挑战,是重新思考、重新制定战略定位的绝好机会,而且市场正在重新分工、重新洗牌。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
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我们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间的战略差异。例如,目前中国的国家战略,从大的方向来看,已经从出口的低价格、低附加值,慢慢进入到另一阶段的战略部署,这就是要提升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