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李匡详查之后发现,此人是辅政大臣、内阁阁老杨士奇的儿子杨稷,有杨士奇的包庇,地方官员自然要趋炎附势,不敢追究,于是也令其愈发猖狂起来。
这时候的李匡满腔热血,不畏权势,到任没多久便开始收集证据,调查此事,这期间也有人劝过他,不要如此莽撞,这件事情肯定会牵扯到内阁的杨士奇,但是朝廷还离不开杨士奇,毕竟杨荣身子不好,时常生病,杨溥则是小心谨慎惯了,没办法压制正蠢蠢欲动的王振,但是李匡不为所动,坚持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直接就将杨稷抓捕归案,押解入京,科道的人借此机会,纷纷出面弹劾杨士奇。
这时候是后宫的张太后掌权,她深知如今的朝廷是离不开三杨的,于是便没有处置杨士奇,只是将证据交给杨士奇看了看,算是通知一声。
因为这个杨稷的所作所为太过暴虐,朝野愤怒,张太后也不得不按照国法处置,杨稷被降旨处死,杨士奇老年丧子,生病不得理政,最终告老还乡。
李匡弹劾倒了一位阁老,声名大盛,不久之后升四川按察副使,招抚镇压当地苗民作乱,因功升左佥都御史,奉旨巡抚四川。
到了这个时候,李匡免不了傲气起来,于是便有了这次的罪行。
正统十四年三月,播州宣慰司苗人苗金台起兵造反,总督军务兵部尚书王骥调集云南、四川、贵州、湖广等地官兵十万余,分东西两路夹攻,不过因为播州多山,进展并不大,景泰元年,朱祁钰换王骥为保定伯梁珤,统帅大军继续平叛,连续击破八十余寨,直到景泰二年,整个苗人叛乱才算平息,不过仍有一些余孽在一些山寨之上坚持抵抗,这些山寨地势险峻,官军不好攻打,因此被他们坚持了下来。
李匡身为巡抚四川的左佥都御史,文人的毛病又犯了,看到官军对这些苗人余孽没什么好办法,于是便改换了一个主意,坚持要对这些余孽进行招安,不过他的怀柔政策没起到什么效果,反而让这些造反的余孽认为官军拿他们没办法,便又开始下山劫掠。
其实这还不算什么,负责指挥围剿的都指挥使徐海准备出兵围剿,却被李匡阻止,也是徐海倒霉,他这次出兵并没有拿到军令,于是为了脱罪便向李匡行贿。
李匡身为清流,自然不肯接受贿赂,还将徐海关了起来,尽夺其部为己用。
这样一来,便得罪了军方。
当地土官也不老实,对一些逆贼的家眷进行了报复性劫掠,尽取其财,尽虏其女,李匡得知此事之后立刻插手,不仅要求这些被苗金台劫掠过的土官归还财产,释放女眷,还从当地土官手中敲出了一千多两银子作为赔偿,安抚这些逆贼的家眷。
这样一来,又得罪了播州宣慰司的土官。
最关键的是,李匡在播州苗金台起兵之初便立刻率军镇压,不过却因为轻敌冒进,被敌军围困在草塘五日,差点死在那里,万幸当地卫所及时出兵,这才救下了李匡,没让他成为这次逆贼的功劳。
原本这些都没有什么,事情到了这里也算是完结了,但问题是,李匡收到京中的消息,得知好友吴遵被贬,还是宦官告的密,当即大怒,对着刚巧来衙门找李匡商议事情的四川镇守太监陈涓一通输出。
陈涓莫名遭受无妄之灾,自然不肯吃下这个哑巴亏,于是立刻便将李匡之前的事情捅了出来。
对于这种能踩着李匡上位的机会,都察院的同僚们自然不会客气,立刻便有人开始弹劾他,不过这时候还算是温和,大家都是同僚,没必要把对方逼上绝路,但是,一位关键人物出现了,那就是大都督府军法司尚书于谦。
之前于谦没有插手此事,不是于谦不打算插手,而是派人去四川核实,等核实拿到证据之后,于谦便立刻出手,弹劾李匡越权插手军务,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