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部分 (4 / 4)

构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绝大部分内容;资本主义现代化时期广播、电视的出现也曾极大地改变并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在今天的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远非以往任何时代、任何传播手段所能比拟,过去曾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知识渴求和情操陶冶需要的艺术实践活动,在今天转变为即时性、实用性更强的对信息的获取及单纯的娱乐行为。人们的文化欣赏习惯与判断标准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媒体潜移默化的影响。“媒体不只给我们信息;它还指导我们的经验。我们对真实性的判断标准、我们的现实标准,渐渐地被这些媒体而不是我们自己的不完整经验所塑造。”C� Wright Mills; The Power Elit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p�313�布迪厄的资本与场域概念相对于西方已经成型的中产阶层而言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因为西方的中产阶层早已发展成熟,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世界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中国新中产阶层,其在文化趣味上的阶层区隔性特征还不十分明显,更无法就此做出明确的区分。因为从生活方式的形成上来看,它“是惯习体系化的产物,在相互的关系中通过惯习的影响而被感知”,由此才“成为全社会认定的符号体系(如高贵、庸俗等等)”。Bourdieu,op�cit�,p�172�反观处于形成期的中国中产阶层,至少有三个方面妨碍了他们形成自己的阶层文化趣味:(1)他们还缺乏明确的阶层意识;(2)多数人正处于向上奋斗的阶段,目前最大的希望是以自身的努力积累更多的财富;(3)由于现代中国发展史上传统文化的断裂,这批新生的中产阶层存在着先天的文化资本的欠缺。因此,就总体而言,要形成明确的阶层文化品味,中国中产阶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越来越相似的社会空间位置与越来越相似的消费实践,正在不断壮大与发展中的中国新中产阶层已开始了阶层品味的第一步:物质消费上的某种品味。随着中产阶层在中国社会结构中地位的逐渐稳固与确立,掌握着文化话语权的知识分子或者说文化媒介人,作为中产阶层一分子,必然会倡导中产文化的欣赏趣味,并使之最终成为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主导方向。

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萌动与疏离

本部分是江苏省教育厅哲社课题“中国中产阶级的跟踪研究”(04SJD84006)部分成果。

近2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中间阶层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尽管对这个新兴阶层的准确界定和客观把握,在理论界和实践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王春光,李炜: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主观构建和客观实在》,《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王建平:《中产阶级:概念的界定及其边界》,《学术论坛》2005年第1期。与中产阶级概念一齐使用的还有中产阶层、中间阶级、中间阶层、中等阶层等,和目前主流媒体使用的新阶层一词也有一定交叉。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质程度高,在书中将它们统一称为中产阶层并不影响本文相关主题的讨论。但这个阶层悄悄地在改变着我国的社会生态和社会生活。经济上掀起的“购房热”、“轿车热”、“旅游热”等一波波消费潮流,在教育文化上注重子女教育,诸如此类的现象无一不与这个幻术般产生的阶层有关。中产阶层激起了文化、消费的震荡,而在另一方面却通过投票、参加影响政府决策的会议、与政府官员沟通等形式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政治的稳定。对于社会阶层和阶级,马克思这样分析过:“物质生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