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为朱雀‘门’,东为大同‘门’(有瓮城),东北为七星‘门’,东南为长庆‘门’,西为静海‘门’。内城之外为中城,南‘门’为正阳‘门’,东‘门’为含毬‘门’,北‘门’为庆昌‘门’,西‘门’为普通‘门’。中城之外为外城,南为车避‘门’,西为多景‘门’。此外还有承服‘门’、足朴‘门’、大道‘门’、小通‘门’、水德‘门’等。内城北端有北城,南为转锦‘门’,北为玄武‘门’。
平壤虽然和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是当时的朝鲜两大商业中心,但屡遭兵燹。1592年发生壬辰倭‘乱’,日本攻陷平壤城,后来朝鲜在明朝援军的帮助下与日军‘激’战,收复了平壤。
1627年的所谓的丁卯胡‘乱’和1636年的丙子胡‘乱’期间,建奴军队曾两度攻占平壤,大量市民被掳走为奴隶,平壤又遭到严重破坏。
1636年的那个丙子胡‘乱’就不说了,原本要在最近发生的丁卯胡‘乱’,在明朝历史上叫做“丁卯之役”。
天启元年(1621年),明朝将领‘毛’文龙率一百九十七名勇士取得“镇江大捷”,随后招抚辽民、训练士卒,建立起一支海外劲旅,收复金州、旅顺、宽奠、叆阳、旋城等大片土地,在后金统治区内“飞书遍投”,发动辽民反抗,严重威胁着后金后方,也使得后金对于明朝的军事行动,受制于‘毛’文龙,每次都无法及远。原本的历史上,天启六年八月,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死去(这个位面里野猪皮没死),其子皇太极继位。为了打破明清双方的战略均势,遂决定首先攻打‘毛’文龙建立的东江镇,解除这一“腹心之大患”,为南下进攻明朝本土做好准备。
后金方面在《满文老档》中记载:“明‘毛’文龙驻近朝鲜海岛,屡收纳逃人。我遂怒而往征之,若朝鲜可取,顺便取之。”说明是把‘毛’文龙作为攻击的主要目标,朝鲜则是顺带的目标。
于是,天启七年初,后金首领皇太极一面派遣方金纳为首的九人代表团,前往宁远与当时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议和,以疑‘惑’明朝方面。一面派镶蓝旗旗主阿敏、镶白旗旗主阿济格、镶红旗旗主岳托,贝勒济尔哈朗、杜度、硕托,总兵李永芳等人率大军攻打东江镇,以解除心腹之患。对于后金的出兵人数,袁崇焕说有十万:“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
‘棒’子认为‘毛’文龙必败,为自保倒向后金,开始打起了小算盘。向后金大军提供朝鲜服装“引贼俱换丽帽丽服”冒充朝鲜军围攻铁山。铁山都司‘毛’有俊等率千余名守军与后金大军血战,战至最后一卒,无人肯降,‘毛’有俊拔刀自刎,壮烈殉国。
随后,后金铁骑乘冬季冰坚,进攻与铁山仅三里之隔的云从岛。‘毛’文龙率部英勇反击,派部将‘毛’有见、尤景和等逆袭后金军。双方在冰面上展开‘激’烈战斗。东江健儿面对武器、装备和人数都占优势的后金军,毫无惧‘色’,浴血奋战,双方互有杀伤,后金军强攻多日,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后金主帅阿敏见部队伤亡太大,占不到半点便宜,遂迁怒于朝鲜人,转而进攻朝鲜义州和安州,攻破城池,大开杀戒。得手后,又率大军移向朝鲜首都王京,准备灭掉朝鲜称王,朝鲜国王李倧一面仓皇出逃,一面遣使向明朝和‘毛’文龙请罪,说导敌不是自己的主意,而是臣子所为,请求援救。
当时天启皇帝认为朝鲜虽然作死协助后金,但现在不应该计较属国的过错,才是天朝气量。于是下诏给‘毛’文龙,要求‘毛’文龙不计前嫌,出兵援朝。他说:“奴兵东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