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且未来甚至有很大机会接替礼部尚书杜宥成为内朝首辅,但就目前而言,年纪轻轻的他,还不足以成为儒家的旗帜人物。
郑图说了几次,见介子鸱反复推脱,于是郑图也不再坚持,只是委托介子鸱联系寇正、骆、刘病已等他儒门的少壮一辈,希望他们能出声声援儒家。
支持自己的学派,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
没过十日,汾阴令寇正,以及汾阴县丞刘病已,还有安邑的骆等等,在收到了介子鸱的书信后,纷纷上表朝廷,恳请将儒家书籍加入国立学塾的教材,甚至于,寇正还写了一篇以儒学治国的文章,虽然不及温崎写的那篇辞藻华丽,却论建设性意见,却远非温崎可比。
而同时,朝中的法家门徒,亦早已写了许多依法治国的文章,投递到甘露殿。
说实话,这是赵弘润此前都没有预料到的,他此前万万没有想到,他叫礼部鼓捣出了几篇启蒙用的书籍,却引起了这么大的事。
只能说,这世上的聪明人的确不少,很多人都预测到了国立学塾日后在他魏国的影响力,因此万分期望能够搭上这趟顺风车,使他们的学派发扬光大。
几日后,鉴于魏王赵润迟迟没有回覆,儒法两家的门徒难免就争执起来了。
这个说儒家思想好,那个说法家思想好,吵得不可开交,到最后就连前去劝架的大梁府府正褚书礼,也被牵扯进去了是的,褚书礼,亦是儒家子弟。
随后,大理寺新任卿正杨愈一瞧情况不对:好啊,难道就只有你们儒门子弟有势力?
杨愈二话不说,就带着大理寺的人马去给法家子弟站脚助威。
还别说,大梁府作为负责梁都治安的府衙,相比较大理寺还真矮了一头。
可当御史监亦出面偏袒儒家子弟时,大理寺的气势难免就被阻遏了。
没办法,御史监的地位太特殊,别说大理寺,就是大理寺背后的靠山、刑部本署,也得罪不起毕竟是言官嘛。
御史监的那些言官,非但一个个都拥有言论无罪的特殊权力,而且非常擅长骂战,两方人吵到最后隔空对骂起来,除了张启功、周等年轻的法家子弟还能招架意外,其余法家子弟,还真招架不住。
事实上,在儒法两家争执的时候,像墨家、名家等等,也有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过他们的势众太小了,完全被儒法之争给压了下去。
看着这些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念书人,此时竟站在大街上争吵怒骂,大梁的百姓都感觉很有意思,纷纷在旁围观。
几日后,天策府左都尉高括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带着一帮青鸦众,将这些扰乱大梁治安的儒法子弟通通抓起来关到天策府的监牢本来应该抓到大梁府、大理寺、刑部的,但奈何此次情况特殊。
遗憾的是,文人似乎骨头都硬,或者说,他们并不认为魏王赵润会因为他们彼此学术派之间的矛盾而问罪他,因此,虽然双方都被抓了很多人,但双方的气势却丝毫不减。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几日中,甚至有不少大梁府、大理寺、刑部、吏部的官员被天策府缉拿,成为大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一件趣事。
见无法遏制事态,天策府左都尉高括入宫面见魏王赵润,对后者说道:“陛下,臣以为这件事需要早做论断,您若是再不出面,恐事态无法控制。”
对此,赵弘润笑而不语。
说实话,他并不是没有看到这些日子在大梁城内的混乱,但他并没有出手干涉的意思。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场在他看来只是闹剧的混乱,牵动了天下诸子百家学术的心,这件事闹得越大,魏国的名声就越大这也称得上是文坛盛世嘛!
“天策府抓的那些人,口头警告后就放了吧。……再等等。”赵弘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