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5部分 (2 / 5)

心郭义的后半生。这下不仅娶了妻,还有了后代。两位老人都恨不得把尚月娥供起来。

这一大早的,婆媳俩就熬好了腊八粥,命小夫妻俩送了整整一大盆过来,还说傅家人多。看那样子,是巴不得把锅都捧了来。

陈氏也回了自家熬的腊八粥,听说她有身子;又送了一匹细棉布;让她拿回家给孩子做衣裳。

这一日;除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分食腊八粥之外,就是接待来客,除此也没什么事了。

直到再没旁人来送腊八粥之后,一家人才聚在一起;围着炭盆取暖说话。紫嫣和紫辰又闹着要烤红薯花生吃。两人把铁丝网架在炭盆上,忙得不亦乐乎,吃倒没看他们吃多少,就是为了玩闹一通。

紫嫣自从去了赵家后,整个人变得不一样了,走路好看多了,说话做事也显得更知礼了些。小小的才十岁的娃,走起路来就已是袅袅婷婷,颇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

让傅紫萱不得不叹一声;大门户里培养出来的闺秀;就是不一样。这紫嫣自去了赵家之后,明显就已是与乡下的姑娘不一样了。

过了腊八,年就近了。陈氏也越发忙碌,带着家里的下人;又是打扫又是裁剪做新衣的,又要忙着备年货,忙得团团转。

没几日,杨忠和叶文华的好日子也到了。

腊月十七这天,杨家早早就来请了。

乡下人家办喜事,邻里邻居的都会搭一把手,也不要工钱,就为了沾一沾喜气。办喜事也有好吃的有油水的菜食可吃,大伙都巴不得能过去帮忙。所以只要主家开口。都是极乐意过去帮衬的。

杨家自来了傅家庄之后,也好几个月了,早与村里的人相熟了,再加上杨盛又在学堂里当先生。这时代先生的地位都是极高的,加上杨老夫人不时又指点一下村里媳妇们的绣活。傅家庄的乡民对于杨盛一家很是友好。

对于外来人口,这一点傅家庄做得很是不错。傅家庄除了杨家;还有好几家是外来的,族长和村里的乡亲;都带了包容的态度,对他们很是友好。

村里有什么好事都乐意叫上他们,他们的孩子送到学堂里念书,待遇也跟傅家族人一样。都是免费的。只不过若要在食堂吃饭,就要自掏腰包,这一点傅家族中子弟也不例外。

虽十八才是正日子。不过十七这天桌椅碗筷等;都是要事先借来摆好,灶台也是要事先搭好的。并且这天晚上;那一顿谢亲宴;也是要招待村里人;和来帮忙的人吃的,所以一大早村里人;就聚在杨家帮着忙活开了。

过年前过喜事的人多,专门做租赁桌椅碗碟生意的人那边;已是租不到足够桌椅碗碟,于是乡民们就自动自发;把自家里的碗筷和桌椅都搬来了。

村里的大小媳妇们;也领了活;到田间地头砍草披准备搭灶台。大冬天的。大伙也都不惧风寒,乐滋滋地挑着筐拿着铲子就走。杨老太太和杨孔氏眼眶湿润,对大伙谢了又谢。

到中午时分,桌椅就已是摆好了。杨家因没有在傅家村里起房子,住的还是书院给先生备的房舍。所以他们家办喜事摆桌;也不好放在书院里头,孩子们都还没放假。

杨盛跟族长及族老们商议妥后。就借了祠堂的大院;及祠堂周边的空地;给他家用。到时空地四周种上柱子,柱子顶上和四周再围上厚毡布,也能抵挡一些寒气。

所幸杨家在此地并没有多少亲朋。请的多是傅家庄的乡亲,乡亲们也没那么多讲究。

下午采购的人拉回了满满几牛车的菜肉,村里的媳妇们;都不用人吩咐;就动起手来。摘菜择菜、泡干菜泡腐竹木耳等。

烧火的乡民也把灶台烧了起来,请来的大厨也试了灶,开始开火了。

到日落的时候。乡亲们就拉朋结派择桌坐下享用美食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