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又完成了瓷器技术的输出高丽人不喜欢喝茶,所以宋人现在已没有优势技术可以输出了,相反,高丽瓷在国际市场上成了宋瓷的最强劲竞争对手,甚至反过来卖给中国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的典型。
所以宋人已经丧失了针对高丽的所有贸易优势,现在恢复贸易也只会带来巨额的贸易逆差,而马匹又属于战略物质,即使高丽也在限制向中国的输出,这么仔仔细细算下来,跟高丽往来一点好处都没有而且更让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雪上加霜。
赵构不是个傻的,他那一帮各有神通的手下也更是聪明极了的,特别是对经济最为敏感的赵开,已经详细地把情况分析清楚上书给赵构了。赵构看完之后更郁闷了。
高丽这个小国,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小人”之国,对大宋并不是始终如一地“忠诚”的,经常半途换主子。虽然站在国与国的利益上看这种见风使舵的做法合乎情理,无非厚非;可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上看就真的觉得这个国家真的是太不可靠了。
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初建,高丽第一个官方使节向北宋“呈现方物”,开启了中朝之间的通商贸易往来。但是自辽国崛起,威胁大宋的地位后,朝鲜便停止了跟北宋的来往,转投辽国怀抱。直到辽国没落后,高丽才重新派遣使节来宋。
此后,在公元11世纪70年代始至12世纪前半叶这个时期,高丽对宋的“朝贡”显得特别积极,其因为一方面是经济上能“得厚利”,另一方面是吸收宋朝先进文化的需要:据高丽史记载,公元1058年高丽文宗“王欲于耽罗及灵岩,伐材造大船,将通于宋”,对此,“内史问下省”表示反对说:“国家结好北朝指辽,边无警急,民乐其生,以此保邦,上策也,况我国文物礼乐,兴行已久,商舶络绎,珍宝日至,其于中国指宋朝实无所资。”前者说明高丽与宋交通的原因,后者则说明了高丽与宋继续断交的理由;但可以明显看到,高丽向宋王朝积极“朝贡”的原因是在经济上、文化上能得到极大的利益。
而在当时,北宋愿意这样供养高丽,是想要结成联盟,以抵辽、金之压力。因此,宋政府对高丽使节给予相当的礼遇。如1070年高丽使者来了百十人来,其招待规格是跟西夏使节一样的,到了政和公元11111118年年间,其地位已经上升为国信,招待规格在夏国之上。
1125年,金国灭辽之后,同年大举南下首次攻宋。次年四月,金人俘虏徽、钦二宗以及皇室成员、后妃等3000多人北归,同时还搜罗了北宋朝廷的所有礼器、书籍、工匠等,北宋宣告灭亡。
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即位后,定都杭州。因为靖康之耻,南宋竭力劝说高丽与自己联合,共同对付金。然而此时的高丽已经非常清楚南宋政权并没有克金的能力,为了自保,它自然不敢作出挑衅金国的举动,那可是以卵击石的蠢事。
南宋犹如风雨飘摇中的孤舟,难以支撑,只能偏安江南,然而金国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派出骑兵频繁南下深入南宋内地,大肆侵掠一番,然后扬长而去。为了克金,南宋迫切需要外援,而且赵构并不是没有做出过努力。
1128年,赵构派杨应诚出使高丽。杨应诚在出使的时候有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他上书高宗说:“高丽与金国陆上相邻,相距甚近,我这次出使三韩,定会结好高丽,以便从高丽迎接徽、钦二宗回国。”杨应诚等给高丽国王带去了很多金帛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