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太宰府以东,上古使臣,未有至者,今大朝遣使至此,而不以国书见授,何以示信!”他们要求赵良弼交出国书。
但熟知中国历史的赵良弼质问道:“隋文帝遣裴(世)清来,王郊迎成礼,唐太宗、高宗时,遣使皆得见王,王何独不见大朝使臣乎?”所以他坚持要求直接面见日本天皇。
而太宰府坚持要求代为传送,双方就这么僵持着。
赵良弼前后在日本逗留了八个月之久,在日期间他还与南宋在日势力有过接触,这种接触不可能是友好的;此外,他还对日本进行了细心的考察,在他的记载中,有日本群臣爵号、州郡名数、风俗土宜、国家防务等情况,具有重要的一手情报价值。
公元1272年春天,折回高丽的赵良弼再赴日本,他觐见日本天皇的要求再次被太宰府拒绝。
赵良弼返大都后将之上呈给忽必烈。这位汉化官员的考察结论却与忽必烈的战略意图大相径庭,赵良弼认为兴师动众*日本,就等于是用宝贵的民力和财力去填无底的巨壑,“不宜以有用之民力对日用兵”,应该保持两国和平态势。
历史上记载,他曾先后三次劝谏忽必烈不要派兵攻打日本,忽必烈虽然认定赵良弼是治国之栋梁,并且倚为肱股大臣,但这一次,他不可能采纳他的意见。
这个时候,中亚汗国又向他的政治权威提出了挑战。
第二年,日本朝廷终于决定正式写下拒绝“通好”的国书,京都朝廷先将拟定的草稿送到镰仓,等北条时宗认可后,派遣使者送往高丽,高丽再转呈至大都。
日本的强硬态度,终于激起了忽必烈以武力征服日本的野心,但是就在忽必烈下定决心之时,对马海峡却出人意表地平静了下来。
高丽发生了激烈的反蒙斗争——“三别抄”起义。
“三别抄”占据着高丽南部海岛,这是忽必烈东征的必经之地。
早在公元1271年,为了争取援助,“三别抄”甚至给日本写了求援信,请求与其联手共同对抗蒙元。
就是在这一年,忽必烈正式建国号大元。
但无论是京都的朝廷还是镰仓幕府,对“三别抄”的请求都是置之不理。
日本并不想引火烧身。
“三别抄”一方面是抗蒙势力,另一方面也是反抗高丽政权的军事力量。
公元1273年4月,元朝驻高丽统帅忻都、洪荼丘与高丽将军金方庆联手,将反抗力量成功*,从而控制了与日本之间的海上通道。
两个月前,经过六年之久,元军终于攻陷了南宋重镇襄阳城。
元朝在济州岛设立招讨司,将之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6月,元、丽将军凯旋高丽首都开京,而忻都则马不停蹄回到大都复命。
7月,洪荼丘、金方庆也被召至大都。
征日具体事宜已经开始筹备。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 元军首次东征——日本胜得莫名其妙(1)
公元1274年正月,金方庆回到高丽,向国王传达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造舰命令:共需造舰九百艘,其中大舰可载千石或四千石者三百艘,由金方庆负责建造;轻疾舟(快速舰)三百艘,汲水小船三百艘,由洪荼丘负责建造,并规定于1月15日动工,限期完成。
同年,高丽国王崩,世子即位,元世祖忽必烈把皇女嫁给高丽新国王。这位高丽国王在位期间曾先后十四次入大都朝拜。
高丽王不敢怠慢,征集工匠役夫,责令限期造出所需船只。由于伐木造船,大树被砍伐殆尽,山林荒废;役夫大量被征,导致田地荒芜,一时之间,国内民众怨声载道。高丽王害怕过重的负担导致民变,请求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