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部分 (3 / 5)

京都尚且如此,在地理上更加遥远的镰仓更不可能知道详细战况。

11月1日,幕府还在继续征兵前去支援博多前线。

直到11月5、6日,日本高层才接到了“文永之役”的捷报。

京都朝廷先是一怔,而后举国狂欢。龟山上皇巡回各大寺庙神社,到处做“异国降伏”的祈祷。

年轻的幕府执权北条时宗在庆幸之余,并没有继续乐观下去,他不但没有下令停兵罢战,反而命令各地守护征发六十五岁以下的男子,甚至各寺院的僧兵也被动员起来,并组织民夫在博多湾增建坚固石坝加强沿海防务。

石坝东起箱崎,西到今津,坝高五尺许,宽一丈,蜿蜒长达数十公里。整个石坝的修筑工程历时五年,于公元1280年完工。

同时,北条时宗对各国武士也做了细致的分工:一是增加西部的防守力量,任命北条宗赖为长门守护,统帅长门、安艺、周防、备后各国的武士御家人;派遣北条实政赴镇西主持九州的备战工作,凡镇西的武士御家人都回到自己的领地,无须负担其他地方的防务,非幕府所属的御家人也要服从北条实政的指挥。

另一方面,为探测敌情和震慑高丽,北条时宗还派出小股武士侵掠高丽南部沿海。

在公元1275年年末,镰仓幕府甚至制订出一个渡海反攻计划,是为“异国征伐计划”,所谓的“异国”便是高丽。

原来写出《立正安国论》的日莲上人这个时候再一次站了出来,他一方面向人们展示他预言的准确性,一方面用自己的文字绘声绘色地向日本内地描述元朝军队的残忍,“二岛(对马、壹岐)百姓之中男丁或被杀,或被掳,女子则被集于一处,用绳索穿手掌而过,锁于船舷之上,肥前国松浦一党,遭遇与此二岛百姓相同。”

在他身临其境般的对战争恐怖局面的描绘之下,日本全国的危机感进一步加深。

对于元朝方面,也应该看到,元世祖忽必烈这次派往日本的军队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实力上都不足以彻底征服日本。忽必烈有可能是低估了日本人的抵抗能力,也有可能在进行南宋战争的同时,派遣元军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战争恐吓,使其迅速通好。

忻都等元军统帅则利用了忽必烈的心理,在没有取得实质性军事进展的前提下,即自作主张撤回东征部队。

《元史》“冬十月,入其国,败之。而官军不整,又矢尽,惟虏掠四境而归”这一条的记载,很可能就是忻都等人的战况汇报结论。忽必烈甚至大赏东征有功将士,同时决定派出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等,携带国书再次出使日本,以期通好。

五 元军二次东征——日本真的打胜了(1)

公元1275年,忽必烈再次向日本派遣使团,由礼部侍郎杜世忠和兵部侍郎何文著带领,要求日本称臣,以免再度兴师入侵日本。

公元1275年4月15日; 元朝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一行抵达日本长门国的室津,他们的计划是越过太宰府,与日本京都朝廷直接进行交涉,却被长门守护押送回太宰府。太宰府接到北条时宗的命令,又将使团成员送至镰仓。

这是忽必烈所派出的使团第一次来到镰仓,但是迎接他们的不是谈判桌,甚至不是以往的拒绝,而是日本武士的斩首极刑。这一次,年轻的北条时宗态度更为强硬。

公元1275年9月7日,使团主要成员共计五人全部被拉到镰仓郊外的龙口斩首。

临刑,杜世忠作此绝命诗篇:

出门妻子赠寒衣,

问吾西行几日归?

来时徜佩黄金印,

莫见苏秦不下机。

杜世忠的悲剧一方面是因为幕府“为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