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上金山拍的视频> 第44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部分 (1 / 5)

纸张上,然后裁成一条一条连接起来,用土制的捻线机捻成一根根金丝线、银丝线,这些金银线被织锦工人做成云锦布,再制成龙袍。这制作金银线的工艺,也是金陵传统工艺的一朵奇葩。金陵金箔厂许多老艺人都懂得这门技术。后来因为不需要再制作龙袍了,这项工艺也几乎绝迹了。

谁知,改革开放使百业俱兴。80年代中期,中国的烟草业发展神速,而且与国际接轨,包装也朝着中高档方面转变。这中高档香烟外包装有一条拆封线,中国老百姓习惯称带“金”的拆封线叫“金拉线”。这种金拉线,当时中国还没有哪家能生产,全部依赖进口,每吨价格要12万元,非常昂贵,而且非常紧缺,为此常常耽误生产。

有人听说过,金陵金箔厂历史上生产过金银线,于是想到不知他们能不能生产金拉线?于是香烟厂的人找上门来,想买。一问,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这个信息却让何大福与技术副厂长魏建精神为之一振。生产金银线,龙袍现在是不生产了;可生产金拉线,现在却是最佳时机,中国还没有。他们一调查,全国有140多家烟厂,每年需要金拉线2000多吨,外国人卖十二万,我们卖一半,也不得了。

何大福决定上这个项目。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技术副厂长魏建。在一无图纸,二无技术,三无样机的情况下,要研发一条生产香烟金拉线机械谈何容易。魏建带领几名技术人员,调研了纺织企业的卷纱制作工艺,调研了塑料金银线的卷绕制作工艺,确定了攻关的思路。那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国外金拉线生产工艺状况,到国外考察又像登天一样难,只有信奉共产党的老传统:“自力更生,土法上马”。金拉线生产的最大难关是,—宽的金拉线是扁平的,与纺纱、塑料金银线的圆型不同,卷绕起来要一层一层堆排整齐,这个技术难点使魏建他们的攻关小组琢磨了将近一年。最后他们研制出一种像电影胶卷似的卷绕系统,采用直线电机控制张力,用手术刀替代切刀,基本解决了生产卷烟金拉线的主要技术难题。当何大福、魏建他们带着几卷自己生产的金拉线到云南昆明卷烟厂征询意见时,云南烟草界负责技术、供应的专业人员眼睛为之一亮:我们中国人能生产金拉线了!消息传到了昆明烟厂厂长那儿,厂长也为之振奋,亲自接见并宴请了何大福他们。那次仅仅是征询意见,何大福就接到了近200吨订货单。他让财务副厂长俞芳计算了一下:每吨金拉线成本只要一万元多一点,销售价格每吨六万多,每吨能赚近五万元。二百吨如果能够完成的话,金箔厂光这一项就能创利润上千万元!当时来讲这可是天文数字,对这个“手工小作坊”起家的小企业来说,犹如发了一笔天大的横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兰妈妈的“绯闻”(2)

然而,“土灶”设备哪能与“洋货”相比。金箔厂生产的金拉线拿到卷烟机上一试,毛病就来了。“洋货”金拉线往卷烟机上一架,畅通无阻;“金陵”金拉线往上一架,经常卡壳,裁切有锯齿,接头不服贴,卷绕不整齐,各家试用的结果:暂不使用,待质量提高再定。

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三坚”精神,是何大福的人生准则。他亲自与魏建一起带领六七名攻关人员,包括高级工程师申怀忠、朴齐勇在内,夜以继日攻关。针对烟厂反映的“毛病”,逐一加以整理,逐一讨论出攻克方案,连续生产出第五代“金拉线”产品,终于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那时,整个烟草界卷烟包装材料全部依赖进口,一是价格贵,二是供应不上。因此,他们一方面希望国内有替代品,另一方面又认为国内替代品质量不过关。处在这样矛盾之中,如何将“金拉线”推广到各个烟厂使用?何大福决定选派一批得力的“外交家”直接到烟厂去做推销,一边听取意见,搜集资料;一边做工作,请他们使用“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