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2部分 (1 / 4)

市场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在市场经济时代,即便是国企之间也有技术保密,更不要提企业与企业之间了。

“……我在年青的时候,所工作的全苏科技情报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管理全国科研成果,收集加工科研报告,试验设计方案和说明书,学位论文。凡是国家拨款进行的科研项目和设计试验工作,国家科委明文规定,必须向科技情报中心登记,同时凡是经过答辩的硕士、博士论文,也必须向那里寄送。情报中心每年收藏文献12万件以上,其中科研报告和试验设计说明书约10万件,学位论文约25000件。还有二次文献200万件以上。该中心将“科研报告和实验设计工作登记卡、“完成项目登记卡”、应用软件卡、“学位论文登记卡”等全部输入计算机,进行加工整理。一次文献经缩微后入库,缩微文献库有近10年的资料,除了向全苏部长会议提供外,还向全国的科研设计部门、高等院校提供服务。该中心在加工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编辑出版文摘刊物27类,约i万条以上。该中心还编辑出版专题分析述评、《分类索引》,还为有关情报部门提供文献复制品、磁带、软盘、数据库等……”

在科通的讲述中,管明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存在数十年全国相互联通的科技情报共享网络,可以想象,这么一个网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己经发展成一个什么样“怪物”,准确的来说是一个科技怪物,一个储存着一个国家几乎所有科技研发的“怪物”。

“不过,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完美的,尽管科技情报所为全国的科研、生产、管理等部门提供国内外科研成果,并进行分析、述评,而且还要组织交流、宣传、推广科研成果和发明,同时又负责预测以及鉴定,可是你知道的,官僚主义足以摧毁一切……”

提及年青时的工作,科通便在那里不停的抱怨着,抱怨着官僚主义式的交流、宣传,抱怨着那些企业都在等待着对方获得科技突破,抱怨着官僚们用技术鉴定的方式,摧残了许多新的发明创造——比如苏联时代的微电子技术,等等,此时,在科通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俄罗斯人的复杂——对往昔的追忆与抱怨从来都是一体的,往昔的辉煌或许存在于记忆之中,但更多的却是抱怨。

一栋位于森林中的残破的大楼,任谁也想不到,这里就俄罗斯联邦科技情报中心,而它的前身则就是全苏科学情报中心,曾几何时,仅只是在俄罗斯境内,他就拥有158家下设各级科技情报机构,其文献贮藏量更是达到5亿份之多,从事情报产品生产和情报劳务的专业人员更是达到4万余人。

而现在,这栋十几层的大楼之中,却仅只有几百名雇员,曾经纵横一体的情报交流体系,早在80年代晚期,即宣告中止,过去,这里是分析交流全苏联科技成果的地方,而现在,这里仅不过只是从事着外国科学刊物的翻译和本国科学刊物的发表。

“……科学情报中心,是一个依附于经济体制存在的附属物,在苏联时代,一道行政命令,所有人都需要交出他们的研究,在这里接受鉴定,几名专家就可以决定一项科技是否有在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嗯,也就是这个原因,导致苏联时代的电子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人……”

在科学情报中心附近的一家饭店内,在科通的引荐下,管明棠和情报中心的一位部门主管季柳申科,科通曾经的同事聊了起来。

尽管对于季柳申科的抱怨并没有兴趣,但是因为此行的目的以及自己将要在另一个时空中创办一家“科技情报中心”的原因,所以,管明棠还是耐心的听着他们在那里抱怨着,科技情报中心的专家们如何用他们的“鉴定大权”摧毁了苏联的工业。

在他们的讲述中,官僚化的鉴定一次又一次,引领着苏联科技走上一条不归路,从斯大林时代的专业综合工厂,再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