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是阳谋。
寰州与朔州一样,城墙让宋军毁得差不多。这也没有关系,只要有人就能重新筑起来。但寰州连人都没有了,因此闻听宋军到来,耶律瓜奴撤向应州城。
宋军徐徐攻向应州。
另一边河北也有了动静。
仍不是幽州。
当初赵匡义带着几十万大军兵临城下,都没有攻破,况且是现在。
杨延昭与魏能二将率领一万兵马,出了易水,攻向易州。
道路很清晰,攻下易州,再兵临紫荆岭,从河谷与李继宣两军合一,兵伐飞狐关。
那么正好与河东的东路军两军相会,这个用意很简单,还是山后。
萧燕燕下诏,让各城砦坚守勿得交战。
辽东未平之前,前方不能再出妖蛾子。
可是惨烈的战事依然在她刚到辽东时就打响了。
通过朔州一战,耶律斜轸赢得一份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将杨无敌与尹继伦也打下了小神坛。
若是可能的情况,这两人同样会败。
他们个人的凶悍,并不意味着他们指挥能力很出色,至少不象辽兵所传说中的杨无敌、黑面大王那么出色。
只能说可以吧。
而且这么长时间的被动防御,耶律斜轸也不是坐以待毙之徒。同样打听到许多消息。包括这一支宋军中一半以上是新兵。而且他们多以步兵为主,天气冷了下来。对宋军不是有利的。
七万兵马说少也不少,说多也不多。
河西朔州那边是阳谋。耶律斜轸当然知道了。他不会傻呼呼地将大军带到河西做无用之功,或者带到朔州与宋军硬碰硬。于是将战场放在了应州。
宋军盲然无知,一队接着一队兵马徐徐东下。
速度并不快,这么多兵马要吃要喝,必须要带上粮草,有惩曹彬之伤,粮草随大军而行。甚至宋九为惜民力,不惜将兵士化成了民夫,一边押运粮草一边缓慢的行军。好在从朔州往东。是平坦的河谷地带,一天勉强行军速度达到一程半。
来到应州城下。
应州城南便是史上有名的大石口,潘美败于耶律斜轸之手后,杨业正是提议兵出大石路,入石碣谷以避其锋。王侁刺激下,于是从边上的小石口路出朔州,至陈家谷开始交战。最后壮烈牺牲。
大石路的另一边便是雁门的东陉关。
不过耶律斜轸返回山后,于石碣谷修建了一个坚固的堡砦,一防宋军从东陉入侵。二防百姓顺石碣谷逃向宋朝。
这条路暂时是死路,除非宋军对石碣寨发起强攻。
应州的北面便是龙首山。余下的便是地势平坦的桑干川与浑源川。
宋军来到应州城下,开始对应州发起猛烈的进攻。
城中辽兵并不多,虽然援助了一部分军队过来。还分出一部去了飞狐关,协助守关。然而辽军占据着城墙之势,加上天气也冷了。宋军穿上厚厚的冬装,行动笨拙。于是两军一在城上一在城下,处于交织状态。
但辽军伤亡也比较惨重。
此行宋军不惜影响速度。也带来大量攻城利器。
唯一苦恼的是岐沟关之败后,许多利器让辽国所得。然后韩德让高薪请来工匠,又重用了一些宋军战俘中精通修理器械的将士,进行了一些仿制。这导致一个后果,虽然宋朝军队攻城器械越来越先进,但辽国那边防御力量也得到加强。总的来说,辽国因技术落后,仿制得不大好。
互拼的结果,就是双方都出现一些伤亡。
血战了三天后,宋军竟然惊奇地发现城中守兵越战越勇。
毕竟这是一支以新兵组成的军队,打顺风仗可以,打逆风仗就差了。前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