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才打算说话。
这次拉拢王家,也是为了以后那一步着想的,可是有苦难言,宋九说不出口。
西北继续在修路筑堡。
朝廷是通过免税免役,或者直接给钱粮等各种手段,半补贴性质征召民夫的。
然而路路克扣,是给陕西百姓带来了一些压力。
这一年河南府又言伊洛瀍谷水皆涨,坏官寺民舍甚众,淹死的百姓达到万计,陕州又言大水坏军民舍千余区。
所以李昉上书,请罢西北诸建设,以宽赋于民。
很难说出他的用意,还是替赵普攻击宋九,还是确实替老百姓着想。然而宋九十分不悦,说道:“明远,若是辽国与学我朝,于西北鼓起一渤海国,这后果你可承担得起?”
“宋公,我未看到西北有何渤海国的可能,相反,因为西北多事,反而让百姓不满,各族也有所怨言。”
“那一族有怨言,你是指横山南山的野利部,还是指地斤泽各部?”
“宋公既担心西北发动大规模的叛乱,为何要扶持丰州?”
这件事宋九不知喷了多少口水,不想再辨,看着赵匡义说道:“这样,陛下可否给臣放开一些权利,让臣到三司看看,与如晦商议一下,也许有开源之举,替国家增加一笔收入。”
“宋公,百姓不能再敛了。”
“开封织造敛民了吗?”
李昉语塞。
说来说去不就是钱吗,但人家有办法挣钱,那还能说什么?(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四章 雁归来
“王公,我想看一看这几钱铸币账目。”
“稍等,”王明道。他立即吩咐小吏将这些年所铸钱币的所有账目一起拿过来。
宋九翻看着。
“宋公,幸好亏了你啊。”
“王公,这里非是在朝堂,莫称呼我宋公,还是称喟小九吧。”对这个王明宋九很看重的,能文能武,还有相当好的经济头脑,可能因为时运不是很济吧,否则此人之能,可以横跨东西两府与三司,三个重要的部门官职皆可以担任。
王明苦笑。
昔日是称喟小九,但今天还有人喊小九吗?可能只有宋九那个剽悍的大姐才敢喊吧。
“要么,称呼易安吧。”
总之,在宋九心中王明是一个长辈,宋公称喟让他感到很难受。
王明明白了他的心,心中微微一暖,但没有在上面纠缠,说道:“这样下去,不用十年,国家大约不会钱荒了吧。”
“王公,错也,你知道仅是我家里就藏了多少钱币,若是大多数衙内皆与我一样,会出现什么后果?”
宋朝大肆铸币是宋九发起的,但没有宋九,宋朝得到江南诸铜坑后,也会大肆铸币,甚至最多一年曾铸币五百多万缗钱。
宋九没能力将铸币量提高到一千万缗,受掣肘的因素太多,诸多铜坑还没找到,人口还不算多,即便他改进了技术,仍不能称为成熟。因此第一年仅铸币三百来万缗,但不能否认宋九的功劳,冶铜技术改进,铸币技术与流程也改得更先进,因此增涨起来很快,去年曾达到五百七十多万缗。这与史上相比,是相当可观的,赵匡义朝在史上一年均铸币仅是**十万缗。也就是宋九的出现,生生将宋朝的铸币产量增加了近七倍。
王明不知道另一个时空的宋朝铸币量,但能感到宋九带来的变化。还有一个横向的比较。那就是唐朝的铸币量。
这个量还在陆续地增加,那么以后十年时间,铸币总量能达到六千多万缗。若是加上原先的铸币数量,以及以前的铜币。铜币数量能超过一亿缗。
可能会满足货币流通需求了。
然而宋九说的却是另外一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