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场”同“音响场”的相互共振才是完美的。是的,前者没有后者是沉闷的;后者若没有前者便失去了附丽,失去了依托,失去了物质世界的大背景,失去了空间舞台。
上帝不愿住在没有宗教音乐语言符号系统回荡的教堂内。
上帝最乐意听到人类用两种艺术语言符号系统同时对他唱赞歌:
石头语言,和声语言。
和声的音程同石头砌成的物理空间尺寸呈数量精确的比例关系。或者说,数学的绝对和谐把音乐艺术同建筑艺术沟通了起来。它使人会产生三重的激动,因为它是三重的诗:音响诗,建筑诗,数学诗。数学诗贯穿了前两者,并将它们一一穿纽。
这里才是世界的诗结构,也是诗的世界结构。闭起你的双眼,打开你的心眼,聆听莫扎特的《弥撒曲》,你仿佛能看到低拱、高拱、壁柱和玫瑰形的窗子连同它们的花瓣……。其中有高耸入云的尖顶,直刺深秋的蓝天。
莫扎特的弥撒曲也有直指蓝天、钟声扣白云的尖顶;他用音响诗的语言,协同教堂建筑(石头)语言,娓娓道出了基督教的精神。
尖顶式哥特风格的大教堂已传遍欧洲。许多城市以建造最高尖顶、最丰富装饰的教堂为荣。应该承认,教堂建筑和音乐均为基督教当年传遍欧洲立了大功。在莫扎特的内心深处,常有一种“地球上的匆匆过客”的感觉,所以他喜欢在艺术中追求永恒。他业余时间沉溺于弹子房、舞会和其他消遣的游戏,也是企图忘却尘世的一切痛苦。(莫扎特看破红尘,全然来自他头脑里的这个念头:晚上躺下去,说不定第二天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呢)
。。
尾声
如果莫扎特多活20年
莫扎特(1756…791),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让我们对他的短暂一生作个粗略统计:
除掉睡觉10年,吃饭3年,坐马车旅行2年,在台上演奏1年,读书、跳舞娱乐和梳理头发共4年,教课2年,生病卧床1年,真正用来作曲大约只有12年。
他总共写了626首曲子,平均每年50多部作品!不要说创作,就是把这50多部的谱子抄一遍,也要把一个硬朗汉子抄垮!
莫扎特只活了35个春秋寒暑。
假设贝多芬也在35岁死去,便没有《命运》、《田园》和《第九》等交响曲。因为这些伟大作品都是贝多芬在35岁过后的创作。(贝多芬活了57岁)
又假设瓦格纳也只活了35岁,那么,他同伟大根本就不沾边。西方音乐史上决不会有他的英名。因为他的伟大成就都是他在35岁之后做出来的!
巴赫活了65岁,柴可夫斯基活了53岁。如果他们像莫扎特,也只有35岁的寿命,那么,他们同样算不上伟大。
由此可见莫扎特的旷世天才的创造力。他几乎每隔些日子便有乐思泉涌,仿佛是上帝的托梦,他只要记下来。
如果莫扎特多活20年,世界音乐宝库准会丰富得多!
2008年12月底
最后定稿于上海淮海中路“paul咖啡屋”
(1930年代霞飞路上白俄开的著名的“第第斯咖啡餐馆”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