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1部分 (3 / 4)

有写什么关于柳敬亭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是柳敬亭自己做的一张简易的拍摄日程安排。

“预计41——45集,每周一集。”

“天气、重要节假日因素。”

……

“九年七月结局,毕业。”

虽然都是只言片语,但是徐晴却不会有阅读障碍,一路看下来,心情却变得越来越复杂,随即又释然,最后貌似恍然,认真地把纸折好,重新夹进书里。

“这么密集的工作日程,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去理会那些风波?”

徐晴心中暗暗想着,走出柳敬亭的休息屋。

“原来他还准备把这部电视剧当做自己的毕业纪念。”

重新回到拍摄现场的徐晴,站在不远处看着全神贯注盯着监视器的柳敬亭,自言自语了一句。

“卡!”

正当徐晴一个人想得出神,突然被副导演一声喊声打断,然后看到柳敬亭起身鼓掌。

“今晚剧组连夜转移,明早可以开始新一集的拍摄。”

收场的时候,柳敬亭简单地跟宫承品说了一下后续的拍摄计划。

“不用休息?”宫承品问。

“路上可以休息。”

“那没问题。”

徐晴本来想上前劝一下柳敬亭,不过想到那张纸,自嘲一笑,终于没有抬脚。

……

仅仅一周之后,剧组所有人都意识到现在的拍摄节奏在加快,大多数人不知道具体原因,但是私下聊天,都猜测可能是电视台档期调整的原因。

不过,既然导演柳敬亭和和出品人宫承品都那么不辞辛苦,大家也没什么怨言,毕竟随着剧集的播出,电视剧人气和名气的日益增长,“为《西游记》工作”水涨船高地成为一件值得到处炫耀的事情。

换景,拍摄,后期制作,播放,这种循环已经成为柳敬亭的一种惯性生活模式,《匠录》十月刊刊登的徐晴的《片场日记》有一段话提到“柳敬亭的胡须”,让所有编辑都惊愕不已,而文章的结尾写到“他时刻把自己拧成一根绷紧的发条,随时可以高速运转,那阵势好像,在圆满完成这项工作之后,需要跟大家告别好长一段时间一样。”(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 诺贝尔文学奖风波

对广大网民来说,网络时代的一个好处是信息的日益透明化,随着人们获取资讯渠道的不断拓展,信息资源掌握的不平衡得到微小程度的改善,不论是娱乐圈、科技林、商业群、教育坛还是政治界,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最常玩耍的那个网络世界,或者是微型博客,或者是社交网络或者是聊天群。

一般来说,那些在人群中最能侃侃而谈的焦点人物,百分之七十以上是骨灰级网虫,他们逛各种论坛,看各种观点,即便是同一条新闻,也能解读出若干种意思,表现在现实世界的交谈中,就是博学、就是。

当然,由此造成的问题也显而易见,最显著的一个现象就是观点的抄袭,面的某个公共事件,大家第一反应不是自己应该怎么判断,而是立即去网上看别人怎么说,接着就进入复制粘贴模式,把在网上看到的评论当做自己的观点进行兜售;

第二个就是造成了一部分人的自以为是和自作聪明,以为自己接触到的网络世界就是真正的世界,以为自己已然洞悉了所有网络上的伎俩和把戏,与人交谈的时候,总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常常以“你们知道什么”做开头第一句话;

第三个负面现象是造成人心浮躁,具体表现在所有人都在感叹“人心浮躁”。

尽管如此,网络终究让大家对这个世界了解得更深刻。让追星和监督都变得相对容易,有时候甚至连偶像今天吃什么、去了哪里都能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