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3部分 (3 / 4)

完,刚才的议论都停歇了,很多东西不实验就不直观,远远的站在台下,只看得杨锐高大的身形和旁边四个学生在体积没有什么差别,更觉得一个人统治和四个人统治其实也没有什么差别,沉默了一会,就在杨锐要下台的时候,礼堂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杨锐的话虽然逆耳,但确有道理,特别是那些家境贫苦的学生极为认同——自庚子以后,为了赔款和办新政,官府捐税收的越发恨了,可这税都是摊给百姓的,士绅是一分不多,反而能赚,真要是让他们上台,怕穷人都要没有活路了。

杨锐下台在后场休息的时候,外面说是有人来访,本以为是学生。但当进来却是一个衣着奢华、打扮新潮的芳龄女子,白雅雨正要介绍,这女子自己开口道:“我是吕碧城。是旁边女子公学的总教习,听先生讲演有悟,特来求教。”

原来她就是吕碧城,杨锐似乎在某部小说上看过这个女人,书上似乎说她很美,但,杨锐没有发现美在哪里。除非那一双明亮的眼眸。听闻她来求教而不是来求婚,杨锐笑道:“不敢当,不敢当。只能说是商讨。”笑过又道,“还请坐。”

吕碧城看不明白的杨锐为什么笑,也不客气,坐下不待上茶便道:“先生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说极有哲理。只是立宪比**更为进步。”说到这,她似乎想到了杨锐的那个实验,道:“即使开始的时候,只有四个人上台,但最后国民看见只有读书才能上台,那么他们也会去读书,到最终台上的人会越来越多。”

原来是找茬的,杨锐心中说道。“先生说的很对。但是又三点,现在满人不肯交出权力。不肯由**变为立宪,那以后这四个人会让其他人上台,分享自己的权利?这是第一;第二,譬如天津,海河只有一条,河两边就是好地,又如京津铁路,只此一条,再如耕地,全国就只有十一万万亩,挣钱的行业是有限的,如果台上的四个人利用手中的权利抢先占有,那请问后面的人怎么富裕?第三,远的不少,只说日本,其自明治以来,近四十年才有此规模,可中国要有多少年才能如此?你说国民都去读书,最后都能上台,可这个最后要多久?在这个过程中,洋人会在一边看吗?现在日俄就在东北,更想染指蒙古,等到你说的最后,中国已经亡国了。”

“可现在朝廷已经派出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了。”杨锐三条之中,最好反驳的就是这条,吕碧城其实现在还是大公报的副总编,更和报馆老板旗人英敛之坠入情网,立场完全是立宪改良。“再说虽可用权力占先,但中国之大,利源之多,只要不懒,衣食也是无忧,至于洋人干涉,有四万万同胞团结一心,中国岂能亡国?”

吕碧城的言辞比这个时代的人锋利,不过杨锐还是没有听到什么独特的东西,他道:“甲午不败,没有戊戌;庚子不出,绝无新政,而如今日俄之战,催生立宪,我实在看不到有什么是这个朝廷主动做的,权力享受久了的人,不会主动把权力放手的;至于你说的什么利源之多,中国之大,一千个人节衣缩食,就为了让这四个人富裕起来,然他们变成工厂主,雇佣自己做牛做马,何苦呢?而你最后说的四万万团结起来,等于废话,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今日中国之所以不瓜分,不是因为我们团结,而是因为洋人相互牵制,甲午后三国还辽如此,庚子年如此,刚刚结束的日俄之战也是如此,四万万同胞团结何用?哦,对了,忘记说了,江浙那边有钱的地方,庚子的时候还东南互保了。呵呵,一旦洋人开战,最先跑就是有钱人,也就是现在喊着立宪的这帮人,反倒是劳苦百姓,一穷二白没什么好跑的了。”

杨锐批驳的犀利,吕碧城气急,道:“那先生认为我中国当如何?”

“革命!”

“革命?”

“对,革命!”

“哦……”吕碧城笑了起来,有一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