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贤的决择 李贤心中各种想法纷纷掠过,片刻之间,就有了决断。他退后一步,说道:“请先生放心,此事李贤当仁不让。” 李贤知道,如果不做出改变,那么今后他仅仅能当次辅,一辈子无法接触首辅大权,对于一个进入内阁的大臣来说,如何甘心? 这或许是一场赌博,李贤已经决定下注了。 但是他并没有鲁莽行事。 他首先要搞清楚,当今想要变法,究竟是想要变什么法? 他反而请了半天假,回家之后,将正统七年以来,当今亲政之后,所做过的种种隐藏在战事之下的改革一一找出来。又将丘浚的着作对照着读。 整整熬了一夜,第二天早朝之后,来见朱祁镇。 朱祁镇自然不会拒绝任何一个内阁大学士的求见。立即让他进来。 李贤已经一夜没有睡了,但是此刻不见一丝倦意,反而有一丝死亢奋的感觉。因为他知道,决定他今后政治前途,就在这一两时辰之内了。 李贤也没有多说废话,单刀直入说道:“陛下,欲招丘浚为经筵?” 朱祁镇微微一愣,他到没有想谁给李贤说的,毕竟天下诸般大事都要在内阁过一着,如果李贤留心,这个圣旨,他完全是可以知晓的。 “确有此事。”朱祁镇说道。 李贤说道:“臣以为丘浚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学问失于火候,臣推进吴与弼入京为经筵。” 朱祁镇微微皱眉。 吴与弼这个名字,连朱祁镇都听说过,乃是一代大儒,江西人。门下弟子不少,因为在江西崇仁县。 甚至有人称崇仁学派。 后世黄宗羲整理明代学案,以崇仁学案为第一,而吴与弼又是崇仁学案之中第一。 后世的评价,朱祁镇并不是太清楚的。 但是他将丘浚召回京师,是完完全全是出与于政治目的,并不是真想在学问上有所发挥。又何必让一个老孺,千里迢迢的入京。 朱祁镇说道:“不必了。康斋先生年事已高,就不必车马劳顿了。” 李贤说道:“陛下,如果陛下有心向学,翰林院多有翰林,不差丘浚分毫,如果千里迢迢将一个外臣召入京师侍经筵,臣恐天下人笑翰林院无能。” 朱祁镇立即感觉到了其中不对。 李贤不是陈循,很多时候,敢于直言犯谏,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是也仅此而已,任何一个政治人物,都不会在区区小事上,与皇帝过不去的。 因为这因小失大。 除非他感到了什么? 一想到这里,朱祁镇顿时警惕起来了,说道:“李先生到底何意?” 李贤说道:“陛下,臣别无他意,只是有下情上秉。” 朱祁镇顿时知道,什么别无他意,根本就是我就是有别的意思。 “讲。”朱祁镇说道 李贤说道:“从正统十九年以来,朝廷与瓦刺一年数战,耗尽天下钱粮,对外以军功为耀,对内苛求钱粮之重。” “又是天灾连连。苛捐不减,百姓疾苦,上达于天,方才有大灾连连。” 朱祁镇顿时皱眉,说道:“何至于此?” 朱祁镇承认,在很多事情上,他催的比较急,就是为了前线的战事,但是他已经很看重民间疾苦的,凡是有灾情,他减免钱粮,放赈灾粮,从来没有短缺过。 甚至不管多辛苦,朱祁镇都没有从粮税上打过主意,甚至连正统十四年那边,地方结余款,也没有动用过。 这已经是他以最大克制了。 否则他真学汉武帝一般,宁可打得天下户口减半的话,瓦刺早就打下来了。 “陛下,上行下效。”李贤说道:“又何必陛下做什么吗?臣乃河南南阳邓县人,毗邻湖北,这些年,家中来信,南阳逃户众多,在郧阳山中,已经有距离二十多万灾民,宁可逃入深山,受虎豹之苦,不愿意在家中安居乐业。” “然陛下见过邓县的岁入户口变过吗?” 朱祁镇只觉得脑袋之中嗡嗡的,这简直被人指着脑门骂:“苛政猛于虎。” “何至于此?”朱祁镇的声音低落起来。 他也知道虽然这两年年景好了不少,但是之前却是大灾连连的,虽然朱祁镇竭力赈灾,但是他很多时候,有一些麻木且例行公事的感觉。 倒不是朱祁镇没有同情之心了。 一是,他的重心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