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候用;笔墨里头都已经备好了;这就请吧?”
崔三顺话音未落,值房里其他人的目光立时利箭一样落在顾沅身上。京里的风俗,凡有家人生子,为求新生子安乐易养,寿命绵长,多抄诵《地藏经》到寺庙供奉,书法好的臣子们替皇帝抄写经文,也算是题中应有之意,只是这样的殊荣在宫内宫外流言汹涌的时候放到顾沅身上,却只让旁人平添侧目。
顾沅不动声色,叩头起身,她前脚才踏出值房,就听背后有人愤怒地低哼了一声:“奸佞!”他虽然刻意压低声音,但不过一窗之隔,哪里隔得住?窗内窗外一干人等都听得清清楚楚,崔三顺笑脸僵了僵,借着下竹帘的机会悄悄瞥了一眼,见是一个黑脸大胡子的六品文官,一脸正邪不两立似的怒形于色,心里稍一回想,便想起了这人身份。
太监最是记仇,虽然按规矩不能言政,但在宫里浸淫日久,自有一套婉转吹风的手艺。崔三顺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陪顾沅进了甬道,转过两道影壁,把她一直送到清和殿的月台上,才又含着笑朝顾沅拱手哈腰地告罪:“眼看就要入夏,钦天监选了日子,佛诞之后宫里各处搭天棚,偏偏师傅不得空,临走前吩咐让我亲自去内务府看材料挑工匠,我这就过去一趟,就不在殿里伺候了——小爷临行前有口谕:今儿小爷回来得晚,顾女史且自便,按时进晚膳,不必候着。”说着又啧啧称赞,“咱们小爷就是心细,什么事都想着,今儿午膳进得不好,还担心顾女史也进得不香呢!”
顾沅一只脚已经进了殿门,又收了回来,回头看向崔三顺:“怎么会进得不好?”
“听说是梧州的一个愣头青御史,叫什么崔严的,奏对的时候口无遮拦,惹得小爷不快。”崔三顺一脸忠心耿耿地愤慨,“就算是阁老的门生,也不能顶撞真龙天子呀!顾女史知道,咱们小爷向来宽宏大量,对着臣子,只有和颜悦色的,可泥人儿也有土性,被那姓崔的一气,午膳只进了几筷子,那姓崔的不依不饶,说是下午还要递牌子请见,这么纠缠下去,万一气伤了龙体可怎么得了?”
“梧州?”顾沅眉尖微蹙,已经明白了大半。
皇帝近来批折子添了新规矩,龙案最右边的一摞折子,是挑出来要顾沅读的,这一日顾沅回来得稍晚,其他奏折都已经被文书女官收拾起来,只有那一小摞折子孤零零地留在案上,衬得空无一人的暖阁格外冷清,让顾沅也不由自主地一怔。
往常这个时候,皇帝必定已经放下笔迎了过来,或是摆上什么稀罕玩意儿一起赏鉴,或是二人一道在如意花几边喝茶小憩,或是将手里的三五道折子递过来,和自己一道商量。因为要维持宽仁纳谏的气度,皇帝在外臣面前话并不太多,多半是任朝臣们辩论,居中调停论断,然而在顾沅面前却是十分好胜爱争辩,时常别出心裁地讲出许多歪理来,让顾沅哭笑不得。
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人在暖阁里背着手踱步的身影,也变成了自己眼前必不可少的一环了?这个念头一起,顾沅的心神立时就纷乱得溃不成军。她把手里崔严的奏折轻轻放下,抽出一份白折子,信手提笔写了几句经文,又愕然停笔,对着纸上朱红的“如是我闻”几个字发呆。
臣子进上经文使用的纸张笔墨都早有定规,自己也并不是第一次替皇帝抄经,怎么能这么随手拿起御笔就写呢?难道是因为皇帝近来对自己太过随便,连带得让自己也忘了分寸?顾沅只觉得心神异常松散,往常不会有的奇异念头纷至沓来,一浪高过一浪,仿佛没有止歇,更没有疲累,反而透出一股反常的兴致勃勃的愉悦来,她深深吸了口气,按捺住去遂王府见皇帝的念头,在如意花几边上坐了下来,将那一小摞折子重新一字一字仔细看起来。
正如皇帝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