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部分 (1 / 5)

距今1亿年,开始了爬行动物的繁盛时期。体形巨大的恐龙遍布在中华土地上。

距今6千万年,印度洋的地热运动加剧,喜马拉雅山露出水面。中华土地上的恐龙在这个时期灭绝。

距今2百万年,喜马拉雅山已经露出水面1千多米。破碎的西藏板块急剧喷发,加速隆起。黄河土地,长江土地和云贵土地与西藏板块脱离,向北方漂移。

距今20万年以后,黄河土地开始与古亚洲大陆连接,留下了新疆盆地,河西走廊,桑干海和渤海,再向东直到东北的一条痕迹。黄河和长江从海湾挤缩成两条海沟。西藏成为世界上最高的一块土地。

中华土地因为受到印度洋底喷发和印度板块的挤撞,山水呈东西走向。西部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东部的秦岭,大别山,伏牛山,阴山和燕山都是这样。但是向北漂移的板块却留下了南北走向的痕迹:横断山,巫山,太行山,中条山,梁山和贺兰山。中华山水的走向能够让我们想象中华土地的几个板块向北漂移的过程。

从距今2百万年中华土地向北漂移开始,古中华人开始生存在中华土地上。中华土地就象一只巨大的方舟向北航行。在2百万年的长时间里,古中华人乘坐着方舟繁衍生息,延续到今天的中华民族。大约在距今10万年到20万年,中华土地漂移到今天的位置。

距今万年,桑干河仍然是古中华人的北界。黄河三峡是黄河板块与长江板块的挤撞点,三峡以东是一条黄河海沟,三峡以西,渭河的中段是一片还没有淤塞的大湖。长江三峡是长江板块和江南板块的挤撞点。洞庭湖曾经是与东海相通的内陆海。巫山是洞庭海的西海岸。广阔的华北平原和江南丘陵低地从这个时间开始淤积形成。

读者,读了这一节你一定感到新奇。因为这些事情没有听说过,也没有从别的书上看到。是的,这一节关于中华土地的判断,关于中华起源的判断都是作者的见解,并不是依据地质学的资料。这些见解作者第一次向读者讲述。作者的依据如下:

1,依据大陆漂移理论指导分析中华地貌。

2,依据考古学:在桑干河和山西南部出土了距今2百万年遗址,可知气候一定比今天温暖。

3,有关古动物,植物,气候的资料。古气温高于今天。

4,距今2百万年的遗址已经发掘万余,支持作者的见解。

地貌变迁的轮廓:

距今6亿年,岩浆堆积露出水面,象漂浮的冰山,象水面的漂浮物向古欧洲大陆集中。距今4亿年,古大陆的中脊阿尔卑斯山隆起。距今3亿年,古非洲连同美洲形成,古亚洲形成。距今2亿年,太平洋喷发停止,新的喷发形成大西洋裂缝。南美洲开始与非洲分离。距今亿年,印度洋喷发,西藏板块向北推移,亚洲中脊帕米尔昆仑隆起,中华土地基本连接。距今6千万年,山,陕的几道山隆起。这一次的造山运动恐龙灭绝。西藏土地在距今千万年开始隆起,到了距今2百万年已经高出海面2千米。

冰期和暖期

中华人生存在中华土地上,中华土地因为板块漂移生成。中华人的生存条件怎样呢?重要的生存条件在于地表温度。考察一下地表温度的演化就发现,地表温度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太阳的光照,另一个来源在地心的核聚变。从太阳的光照发生着热带,温带和寒带的纬度变化,发生着四季温度的变化。从地心的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决定着地表的基础温度。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叫作地热。从地热到地貌变迁的过程叫作地热运动。地热运动在地表发生着冰期和暖期的变化,冰期和暖期周期性的交替出现。冰期和暖期的地表气候对于人类起源,对于古中华发生着巨大的影响。下面简单的考察一下。

随着地热能量的释放,岩浆的喷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