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武侠修真>握刀姿势> 第20章 怀疑我是太上老君派下来传道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章 怀疑我是太上老君派下来传道的 (2 / 3)

而在后面第十章中,老子直接言明了:生而弗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但老子也不死心,在后面章节中关于这些方面还婆婆妈妈地说了挺多,也颇为可爱的!

还值得说的一点就是老子一直反对统治者好大喜功的做派,因为这与他的社会理念不符。老子希望的是回归到民众自然发展、天下为公能者服其劳(完事后功成身退)的原始纯朴状态,所以虽不要求统治者下位禅让,但也要有不居功的素质表现。当然,他这种理念源于原始社会主义,他所举圣人也基本上就三皇五帝那些人。他默认了统治者的政治地位不动摇,却又有类似于立宪改良(“无为而作”的君主)倾向。

所以,整部《道德经》他一直兼顾着如何治理好社会又如何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希望从而达到“无私而成其私”、“处下而自上”、“不尊而自尊”!(在后面的篇章老子就逐渐地把这些呈现上来了,老铁们请关注后面的解析)。当然,这建议老百姓肯定欢迎!人民需要的就是这种领导人。”

对于《道德经》第三章,我就逐字逐句地进行了解释。因为我觉得,张道陵的解释的确有点不够准确。

我继续向清风解说道:

“《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为无为,则无不治。

是继第二章所提圣人之治接着讲圣人的具体做法。不尚贤,指的是不把贤人拿来供奉起。即不要给予贤人过高的特殊社会地位。在老子心目中,社会公共事务是天下为公,能者多劳而功成身退,不怎么讲报酬的。这完全是沿袭原始社会那一套最简单的社会管理方式。至少在老子心目中应该没有固定的官位,有事了,叫有能力的人来主持这方面工作,完事了就自动解散回家。这种制度也可称之为聘用制的雏型,对于解决官僚终身制带来的弊端应该挺有借鉴意义。中国历来的官员终身制(除犯错误被罢官或告老还乡的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个官僚集团乃至几千年都使天下笼罩在官僚主义的阴云下,集体沆瀣一气,腐败鱼肉百姓。有些时候结派结党,架空皇权,搞得互相拆台,什么事也干不成(比如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起码尸位其间者不少。

当然,老子所说不尚贤还是主要指不要搞那种虚荣风气。但中国社会没按他那提议去干,最终使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者尽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不过我们也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去把老子这说法当成不宣扬正能量去了。对于贤人,承认他们为社会作出的贡献还是应该的,应主要落实在精神层面上的褒奖,物质奖励适可而止。真正的贤才,往往追求的也是学可致用、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已,对物质奖励也并非那么看重。

老子提这回事也还有个意思就是不要把分配制度弄得太悬殊了。在老子他们那些古人眼中,靠劳作获得收入才是天经地义的,这是朴素的按劳分配思想。靠特殊地位而获得巨大收益肯定不应该。如果统治者认可乃至推行这种制度,那天下民心就会都想着走捷径,造成整个社会蜂拥而争。后世的科举制就应验了这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使得社会发展一定程度上有所失衡。也害了不少的读书人一辈子皓首穷经而又一事无成;成就了一些至老方入仕却只拿俸禄干不了事的人。

在实体财物上老子反对炒作“难得之物”。老子朴素得只讲究财物的使用价值,物以够用即可。反对奢侈,大家日子咋过就咋过,这也是老子所倡导的生活观念。贵难得之物,一方面必然滋长奢糜之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