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答應提供武器和訓練人員來支持軍校。在莫斯科時,蔣介石就與蘇聯紅軍高級將領討論過有關的細節問題,在他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途中,他還會見了西伯利亞軍區司令加倫將軍。
蔣介石最後同意出任黃埔軍校校長,他提出由加倫將軍作他的參謀長。蘇聯方面同意了這個要求,這樣加倫來到了中國。
廖仲愷被任命為黃埔軍校國民黨黨代表,他的副手是留法的年輕有為的中共黨員周恩來。
蔣對加倫十分敬重。&ldo;在我看來&rdo;,蔣寫道:&ldo;他是個傑出的蘇聯將軍,也是個很有理智的人和很好的朋友。最不同尋常的是他身上絲毫沒有布爾什維克的跡象。&rdo;
在後來的日子裡,蔣又多次要求史達林再派加倫來華,這些請求多數未被答覆。1939年,史達林告訴國民黨駐蘇大使,加倫由於迷戀一個日本女間諜而不忠於國家,已被處決。
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宣布黃埔軍校正式創建,這表明中蘇之間、國共之間的軍事政治合作已經開始。
蔣介石傳--第六章 孫中山逝世前後
第六章 孫中山逝世前後
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內部展開了一場爭奪繼承權的鬥爭。在開始的時候,蔣介石算不上一個真正的競爭者。
權力在汪精衛、胡漢民和廖仲愷三人中角逐,因為孫中山生前認定他的同鄉廣東人比其他省份的人更聰明,更富於革命性,不想外省的一匹&ldo;黑馬&rdo;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孫中山一邊與當時的背叛和種種欺騙行為進行鬥爭,一邊繼續帶頭表現出高尚的品質和對他人的純樸的信任,其他人似乎並不急於仿效他,在他58歲及隨後的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時,他再次將精力集中到基本理想的實現上。
每個人都知道孫的革命意味著推翻清朝統治,取消不平等條約,保障中國的主權和統一。但這些雄心抱負是模糊不清的。
少數完全堅持自己思想觀念的共產黨人參加了國民黨,這些共產黨人知道自己所要做的是什麼,並且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在力法措施上得到了良好的指導。但是什麼是國民黨自己要做的呢?什麼是國民黨自己所確切主張和堅持的呢?
孫博士的三項原則‐‐三民主義‐‐已得到表述,但卻未得到解釋。他目前正試圖通過持續數月的每周一次的系列演說來彌補這個不足。
孫逸仙曾被批評為一個空洞貧乏的理想主義者,但這種批評並不完全公正。
由於中國語言的特點,使三項原則本身的確切含義顯得含糊不清。
第一項原則‐‐通常被解釋為民族主義,在中文裡其字面含義是種族,而更廣泛的含義則是強調國家的團結統一;第二項原則通常被稱為民主主義,它有著兩個類似於第一項原則的中國漢字:民權,意思是人民的權利;至於第三項原則&ldo;民生&rdo;,它有時被描述成社會福利或社會主義,並且孫博士本人就曾論述說它並不比共產主義遜色,但民生的字面含義無疑更接近其原來的精神。
孫博士試圖吸收包括象盧梭、傑佛遜、馬克思等人在內的外來的政治思想,使之適應中國的歷史經驗和實際條件。儘管孫逸仙所做的關於三頂原則的十四次演說只是偶爾才顯示出樸實真切,而且無法與體現政治哲學家才智的最偉大的著作相比但它仍不失為凝聚中國人民共同情感的好方法。
孫博士對中國和西方制度進行的最有獨創性的結合是政權結構的新形式,即五權分立的政府,其五個分支機構是立法、司法、行政、考試和監察。雖然,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經選舉而產生的委員會(中文稱&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