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6部分 (3 / 4)

完全冲出军营。大首领见了,立即下令,让这支两千队原地待命。暂不攻击。

……

大首领命令暂不攻击,仅仅针对军营出来的这支两千队。按照歌田良军队的规矩,此时大首领是不能对应该歇息的那三千人下令的。那三千人对于大首领来说,就有了一点类似于“别人”的感觉了。于是,大首领认为,来攻的冈崎士兵打的是“别人”。既然打的就是“别人”,“别人”就应该作战。自己派出一支两千队,完全是为了帮助“别人”。如今,“别人”停步了,不打了;那帮助“别人”的,自然也就不帮了。

刘备见状。暗道正好。五千,有可能吃不下,四千,或许就可以了。于是,命令士兵掉过头来,在奔行的速度,迅速冲到一百二十步距离,发箭伤敌。

上一次,是鼓噪而进,那速度,就跟蜗牛差不多。打的主意,并不是要发箭。而是想要尽可能快的引敌来追。反正敌军追来的人,冲在最前面的人不可能很多。自己的埋伏计划,是能够取胜的。杀了前面的人,敌军后面的人就会因此面胆怯。最后再顺势冲杀,乘胜追击就是了。

这是计划之初的想法。这样的想法,是针对一般意义的汉军的。但歌田良士兵不同,他们的追击速度有点慢。速度一慢,冲在前面的人就会越多。因而才有了埋伏圈吃不吃得下的问题。如今既然敌军不追了,有效杀敌,就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起来。

保存自己才能有效杀敌,有效杀敌又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一看去,两者的关系就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一样了。实际上却不是。在和平时期。应该以保护自己为主。因而,当歹徒挟持人质的时候,军警会顾虑到人质的安全。宁可放过歹徒,也不愿意人质受到伤害。而在战争时期,就颠倒了过来,以杀敌为主。战争时期,大部分场合,都是不考虑人质安全的。

既然杀敌重要了,因此,这一次,就是奔袭而进了。需要尽快地。最好是在敌军的下一步反应做出来之前,就逼近敌军一百二十步距离,然后就发箭伤敌。

弓箭的距离,还是一百五十步。刘备士兵的弓箭,依然还是大汉的弓箭。在冈崎大陆这边,刘备士兵并没有另外制作弓箭。因而弓箭的射程也就还是原来的射程。射程一百五十步,而逼近到一百二十步,多进的三百步,是为了让后排士兵也能够射到敌军。在攒射的方式下,后排士兵需要射到敌军前排以后的士兵,让全体士兵的弓箭,都在杀伤敌人,那样才是最大范围的杀伤。因而,前排士兵与敌军最前列的士兵的距离,就会比一百五十步少。少多少,取决于自己这边最前与最后士兵的距离。此时,刘备士兵的最前与最后的士兵的距离是二十步,多进三十步,是很合理的。

……

刘备士兵的奔袭,这是普通的。在大汉范围内,经常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奔袭,就是以奔跑的速度达到袭击敌军的效果。步兵的奔袭跟骑兵是不同的。步兵其实奔是奔、袭是袭,先奔后袭。

歌田良士兵也能跑出同样的速度。在个人奔跑速度上,他们跟刘备士兵差不多。但是,他们一旦跑快了,就不能保持队形。因而,他们就只能跑慢一点、再慢一点。前面,刘备觉得歌田良士兵的追击速度有点慢,就是这样的原因。

刘备这边就不同了,高速奔跑,而队形基本不乱。很快,就冲到了距离敌一百二十步的距离。很快,又开始了射箭。歌田良这边,则因为指挥不灵,凡事慢三拍,而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上次,刘备士兵发了三轮箭雨。这一次,居然还多射了一轮。只不过,由于歌田良士兵的站位没有上次密集,杀伤敌军人数依然还是八百多人。

这下,那支本来不到三千人的队伍就不能称三千人了。只能说他们来自两个两千队。但他们的总数,就只有两千一百多人。约等于两千人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